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稻病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


分布与为害:水稻白叶枯病,俗名剥叶瘟、游火、地火等,全国南北各稻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份稻叶焦枯,造成严重减产,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

  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黄色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

  发病规律:白叶枯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播种病稻谷,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遇到雨水便渗入其中,秧苗接触带菌水,病菌从水孔、伤口侵入稻体。病斑上的溢浓,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最适宜流行的温度是26~30℃。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暴风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秧苗淹水,本田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病害常发田、低洼易涝田要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消毒。

  用1%中生菌素50倍液(三开一冷),浸种12~24小时。

  3.培育无病壮秧。

  选好秧田位置,搞好水浆管理,严防淹苗。在移栽前7~10天,用1%中生菌素300~5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

  4.大田施药。

  水稻拔节后,对感病品种要早检查,若发现发病中心,应及时施药防治,大风雨后受淹稻田要喷药保护,所用药剂同秧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水稻 喷雾 秧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