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在切花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菖蒲切花生产主要依赖优质的商品种球。虽然我国在辽宁、甘肃、青海等地都建有唐菖蒲种球生产基地,但这些地区无霜期短、营养积累不足并且土传病害和交叉感染严重,致使种球种性退化较快,导致目前优质切花种球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因此,寻找适宜的种球繁育基地,形成优质的种球生产体系,对我国唐菖蒲切花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繁育地点的选择
可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南方各省市的山区高海拔地点确定几个唐菖蒲种球专业生产基地。选择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的地点,远离污染源。唐菖蒲对氟敏感,空气中若含有氟化物,微量(1ppb)即可致害。要求清洁、沙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肥沃土壤,土壤pH值7.0左右。当pH值过低时,可在种植前一个月在土壤中掺加生石灰或碳酸钙进行调整,若pH值过高,可通过在土壤中施入硫酸亚铁或有机肥来调整。
繁殖材料的选用
唐菖蒲球茎每年进行一次更新演替,大部分都可以形成或大或小的球茎,自然条件下匍匐茎顶端产生的小子球种性退化程度低,是目前唐菖蒲种球的唯一商品化繁殖材料。利用子球繁殖切花种球,是快速增殖种球和防止种性退化的有效方法。
若条件允许,可利用进口种球长出的田间适应性良好的无病植株,切取茎尖或花茎等,采用MS培养基,配合适当的激素组合,离体组织培养产生小球茎或试管苗,进行2年田间培养即可形成切花用球。试管球和大田球相比较,试管繁殖球形成的植株营养长势良好,开花性状正常,鲜切花质量好,除第一年繁殖系数比大田球稍差外,第二年、第三年生长情况均比大田球好,并且田间植株发病率低,表现出茎尖脱毒的优势性。但在子球尚未长大到商品球之前生长一定要保持环境不受污染,并加强田间管理,否则此期间会被再次感染。
也可采用进口的不带任何病源物的优质子球作为种源繁殖切花种球。大子球(直径0.6cm以上)发芽势强、生长旺盛,形成的种球大、产量高;小子球(直径0.4-0.6cm)形成的植株弱小,种球直径小,成球率低,但种球外形纵径与横径比大,并且,由小子球形成的种球在花枝长度、花径、小花数和花枝粗度等方面均优于大子球形成的种球。因此,小子球更加具备培育优质种球的潜力。充分利用小子球,创造理想的栽培环境,尽可能地提高小子球的成球率,是解决唐菖蒲种球退化、生产高质量种球的有效途径。
从直径0.6cm以下的小子球繁育成直径2.6cm以上的商品用球一般需两个生长季。小子球经一季栽培,少数直径可达到2.6cm以上直接出圃,多数直径长到1.5-2.6cm,此规格种球再继续进行第二季栽培即可育成商品用球。
种圃的设计与建立
繁育地5年之内不可重茬。种植前10天左右将土壤浇一次透水,约一个星期后待土壤晾晒干,结合翻地,在土表施入基肥。按5000kg/hm2的用量施用有机肥和适量磷钾肥。翻耕深度不小于30cm。
种植前用浮选法去除病劣子球,条件允许再结合人工目检。子球采用5%的石灰氮(氰氨化钙)浸种1小时,之后用含0.5%多菌清、0.5%甲醛和500ul/L中性洗涤剂的混合液保持在52℃下浸泡30分钟。根据经验,每浸泡一次后需添加原药剂量的1/4至1/3左右,以保持原液的浓度,再进行下一批浸种。浸后的子球不需要清洗,以免破坏已形成的药膜。子球取出后放在阴凉处晾干,铺放于3-5cm厚的稻草上,盖上稻草,待子球萌动后即可播种。浸种以在种植前1-2天进行最为适宜。
10-20cm深的土层温度维持在15℃左右时,为最佳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开始播种。子球的种植采用条播沟栽法,沟距20-25cm,将子球均匀地播入,每米沟内约播种60-80粒小子球(直径0.4-0.6cm),播后覆土3-4cm厚;直径为1.5-2.6cm经一季栽培的子球,每米沟内播种30-40粒,播后覆土5-6cm厚。
子球培育的第一年适合采用“垫网法”。先将土刨开,垫遮光率60%的遮光网在地上,覆盖5cm厚左右已混匀基肥并碎细过的栽培土,在平整后的栽培土上按适当密度点播子球,并稍将子球压入土壤,避免在其上覆土时冲乱子球。收获种球时,用手拉住网的一头向上提,将土翻卷,便可见子球暴露在外,收获容易,漏收少,收获量比普通培育法大大提高。遮光率为60%的遮光网韧性强,耐拉、耐磨、耐腐蚀,可连续使用多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hua/31/2010-06-08/10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