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种植技术 > 花卉种植技术 > 唐菖蒲种植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唐菖蒲优质种球的商品化生产

网友投稿  2010-06-08  互联网

唐菖蒲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在切花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菖蒲切花生产主要依赖优质的商品种球。虽然我国在辽宁、甘肃、青海等地都建有唐菖蒲种球生产基地,但这些地区无霜期短、营养积累不足并且土传病害和交叉感染严重,致使种球种性退化较快,导致目前优质切花种球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因此,寻找适宜的种球繁育基地,形成优质的种球生产体系,对我国唐菖蒲切花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繁育地点的选择

  可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南方各省市的山区高海拔地点确定几个唐菖蒲种球专业生产基地。选择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的地点,远离污染源。唐菖蒲对氟敏感,空气中若含有氟化物,微量(1ppb)即可致害。要求清洁、沙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肥沃土壤,土壤pH值7.0左右。当pH值过低时,可在种植前一个月在土壤中掺加生石灰或碳酸钙进行调整,若pH值过高,可通过在土壤中施入硫酸亚铁或有机肥来调整。

  繁殖材料的选用
  
  唐菖蒲球茎每年进行一次更新演替,大部分都可以形成或大或小的球茎,自然条件下匍匐茎顶端产生的小子球种性退化程度低,是目前唐菖蒲种球的唯一商品化繁殖材料。利用子球繁殖切花种球,是快速增殖种球和防止种性退化的有效方法。

  若条件允许,可利用进口种球长出的田间适应性良好的无病植株,切取茎尖或花茎等,采用MS培养基,配合适当的激素组合,离体组织培养产生小球茎或试管苗,进行2年田间培养即可形成切花用球。试管球和大田球相比较,试管繁殖球形成的植株营养长势良好,开花性状正常,鲜切花质量好,除第一年繁殖系数比大田球稍差外,第二年、第三年生长情况均比大田球好,并且田间植株发病率低,表现出茎尖脱毒的优势性。但在子球尚未长大到商品球之前生长一定要保持环境不受污染,并加强田间管理,否则此期间会被再次感染。

  也可采用进口的不带任何病源物的优质子球作为种源繁殖切花种球。大子球(直径0.6cm以上)发芽势强、生长旺盛,形成的种球大、产量高;小子球(直径0.4-0.6cm)形成的植株弱小,种球直径小,成球率低,但种球外形纵径与横径比大,并且,由小子球形成的种球在花枝长度、花径、小花数和花枝粗度等方面均优于大子球形成的种球。因此,小子球更加具备培育优质种球的潜力。充分利用小子球,创造理想的栽培环境,尽可能地提高小子球的成球率,是解决唐菖蒲种球退化、生产高质量种球的有效途径。

  从直径0.6cm以下的小子球繁育成直径2.6cm以上的商品用球一般需两个生长季。小子球经一季栽培,少数直径可达到2.6cm以上直接出圃,多数直径长到1.5-2.6cm,此规格种球再继续进行第二季栽培即可育成商品用球。
  
  种圃的设计与建立
  
  繁育地5年之内不可重茬。种植前10天左右将土壤浇一次透水,约一个星期后待土壤晾晒干,结合翻地,在土表施入基肥。按5000kg/hm2的用量施用有机肥和适量磷钾肥。翻耕深度不小于30cm。

  种植前用浮选法去除病劣子球,条件允许再结合人工目检。子球采用5%的石灰氮(氰氨化钙)浸种1小时,之后用含0.5%多菌清、0.5%甲醛和500ul/L中性洗涤剂的混合液保持在52℃下浸泡30分钟。根据经验,每浸泡一次后需添加原药剂量的1/4至1/3左右,以保持原液的浓度,再进行下一批浸种。浸后的子球不需要清洗,以免破坏已形成的药膜。子球取出后放在阴凉处晾干,铺放于3-5cm厚的稻草上,盖上稻草,待子球萌动后即可播种。浸种以在种植前1-2天进行最为适宜。

  10-20cm深的土层温度维持在15℃左右时,为最佳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开始播种。子球的种植采用条播沟栽法,沟距20-25cm,将子球均匀地播入,每米沟内约播种60-80粒小子球(直径0.4-0.6cm),播后覆土3-4cm厚;直径为1.5-2.6cm经一季栽培的子球,每米沟内播种30-40粒,播后覆土5-6cm厚。

  子球培育的第一年适合采用“垫网法”。先将土刨开,垫遮光率60%的遮光网在地上,覆盖5cm厚左右已混匀基肥并碎细过的栽培土,在平整后的栽培土上按适当密度点播子球,并稍将子球压入土壤,避免在其上覆土时冲乱子球。收获种球时,用手拉住网的一头向上提,将土翻卷,便可见子球暴露在外,收获容易,漏收少,收获量比普通培育法大大提高。遮光率为60%的遮光网韧性强,耐拉、耐磨、耐腐蚀,可连续使用多年。
  
  田间管理
  
  温度与水分管理早春种植后,为保持地温,可在土壤表面覆盖稻草或麦秸,待二片叶子长出土面后掀除。播种完土壤需浇一次透水,以促使迅速出苗。待苗出齐后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在整个营养旺盛生长期,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田间持水量达到70%左右。雨水过多时注意田间排水,防止球茎腐烂。自秋季气温开始降低至收获前应控制浇水。收获前两星期停止浇水,便于球茎的收获和防止球茎腐烂。

  施肥进入旺盛生长期,应及时进行追施氮肥和复合肥。发芽后15-40天施用N肥最有效。进入三叶期以后每月施用一次复合肥,共施三次。唐菖蒲不喜大肥,否则会引起植株徒长倒伏。追肥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灌溉方式施用,或直接撒在土表再喷洒水,加速肥料溶解进入土壤,以使植株处于最佳营养生长状态,促进子球发育。在土壤处于微酸性(pH值5.6以下)时,不能施用磷酸盐肥料,因为它含有氟化物,过磷酸盐肥料更不宜施用,否则会引起叶尖枯焦,严重时甚至枯死。

  病虫害防治保持田间无病虫害发生。病毒病是引起唐菖蒲种球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土壤中线虫等传播外,田间的蚜虫、叶蝉等也可在株间传毒,另外工人在田间作业机械擦伤植株也可传播。应以预防为主,出苗后,在田间根据情况设置黄色粘虫胶带诱杀害虫和监测。采用好年冬、氧化乐果喷施,对蚜虫、蓟马、叶蝉的防治都有一定的效果。

  对真菌性病害,如灰霉病、干腐病、茎腐病、根腐病、锈病、褐斑病等,可在二叶期、四叶期和六叶期喷洒50%多菌灵或百菌清500倍液加以预防。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在其蔓延前,每周一次全面喷施50%百菌清+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交替使用。

  及时发现并拔除畸形、花叶、弯曲的病株,清理污染的土壤,远离种植地烧毁有病残体或深埋病株,避免大面积传染。田间及时除草。

  剪花促球少数大子球会抽生出花序,应在花序抽出至花蕾显色前尽早摘除,保留花茎上的两片茎生叶,以保证光合面积,使养分集中供应地下种球生长。剪花时间一定要避开阴雨、雾天气,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这一段时间最好,此时气温逐渐升高,相对湿度较低,剪口很快干缩愈合,避免病源物侵染,否则剪口容易感染病害。使用的剪刀最好提前清洗消毒。
    
  起球、晾干、分级
  
  秋季初霜前,当唐菖蒲叶片有1/3干枯时,开始收获地下球茎,通常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选干燥、晴朗天气将整个植株小心挖起,切忌碰伤球茎表面。若不能机械化作业,要集中人力尽快完成起球。采后剪去残、枯叶,尽早晾晒,搭架将整个植株铺在架上,置于通风干燥处,阴雨天或晚间用塑料布覆盖以免雨淋。晾晒时间根据当地气候而定,一般1周左右。晾晒过程中不断翻动种球,使种球彻底晾干,挑出有病斑的球茎,防止霉烂。球茎充分晾晒干燥后,掰下切花种球或培育种球,除去伤病畸形球后再按大小进行分级,分级标准见下表。

  分级是保证种球质量的重要措施。优质种球具有以下特征:(1)种球的纵径与横径比在一定范围内越大越好,其比例以1.2?1为宜;(2)手触摸有硬和沉甸感,说明淀粉含量充足;(3)种球表面光滑、厚实浑圆、大小均匀、外表统一、中间无大的凹陷;(4)芽点突出饱满,无病虫害侵染。

  种球贮藏

  种球分级后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液温49℃)浸泡30分钟,防止贮藏期间感病。经过处理的种球应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晾干过程中不断翻动,或37℃高温烘干到仅含生理水。种球晾干后装入尼龙网,即可入库贮存。贮藏室要求2℃-5℃,相对空气湿度70%-80%。为了保持球茎的干燥,用木架分层放置,防止堆置,每层间距35-40cm,放球3-4层,种球厚度不要大于10cm。层面可用竹帘、木板条或铁丝网制成,保持通气。贮藏室要经常检查种球状况,发现病烂球应及时剔除,并喷药防止蔓延。每隔3-4周翻动一次,防止发热霉烂。

  冬季低温冷凉地区,可利用自然低温进行常规贮藏以满足4月份之前的种球供应,保持种球完好,温度控制在0℃-10℃,相对空气湿度70%左右。也可采用冬季埋藏种球,11月中下旬将种球埋于沟中,沟深60cm,用细沙对种球进行分层埋藏,共设置三层,埋藏期间根据气温降低状况逐步增加覆土厚度,每次增加10cm,最终增加到40cm,进入4月份逐步去掉覆土,每次去10cm,共去除两次。

  到翌年4月份温度开始回升后,球茎休眠一般已解除,随温度升高,要防止球茎萌发。在夏秋种植冬季切花时必须进行延期贮藏,贮藏条件要求冷凉、干燥、通风良好的机制冷库,温度维持在2℃-5℃,相对湿度维持在70%为宜。湿度过大会促使球茎萌发,湿度过低会造成球茎失水过多,发生干瘪。同时注意环境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贮藏室内保持较低的O2含量和较高的CO2浓度可抑制球茎的萌发。应及时排除库内乙烯等有害气体,从而降低唐菖蒲种球的呼吸强度,降低球茎中养分的损耗,保持球茎的质量。

  贮藏期间病害防治

  球腐病球腐病是贮藏期间唐菖蒲球茎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球茎受青霉菌感染后,开始出现淡褐色、稍有凹陷和皱纹的病斑,病斑周围呈黑色,病部逐渐枯软,其上产生青绿色霉层。该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贮藏室空气潮湿容易发生,主要通过机械接触和空气传播,特别容易通过伤口传染球茎。防治方法:(1)在球茎的挖掘和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病菌的侵入,刚收获的球茎应迅速晾晒。(2)球茎应贮藏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并保持较低的温度(0℃-10℃),及时查看和清除霉烂的病球。(3)在球茎收获后到种植前都要严格检查,剔除带病球茎,并用0.3%-0.4%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小时后取出。

  根腐病球茎受根腐病侵染后最早在球茎顶点周围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小病斑,逐渐变为淡褐色至红褐色,病部形成同心圆状皱褶,温度高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丝,为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生孢子。球茎和土壤都能带菌,贮藏期间,球茎未经彻底干燥或未经消毒处理常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1)球茎贮藏前充分晾晒1周,贮藏期间要保持环境通风干燥;(2)发病初期可及时喷施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

  软腐病此病由假单孢菌侵染引起,侵染球茎会在球茎上出现白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病斑渐变为褐色或近于黑色,凹陷,边缘突起,并有胶粘物质,目前无特效杀菌剂。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球及早清除。

  干腐病该病病原为座盘菌,感病后球茎外表面产生小的坚硬的黑色菌核。球茎上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可扩展连成片使球茎腐烂。贮藏期若环境潮湿发病加重,整个球茎都可皱缩成黑色。防治方法:(1)贮藏前种球经过充分晾晒,贮藏期经常翻动种球,保持环境通风。(2)发现病害,及时喷施50%多菌灵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控制病害发生。


http://farm.00-net.com/zz/hua/31/2010-06-08/10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