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花卉种植技术 > 石竹种植技术

香石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亚等地中海沿岸区域,是石竹科、石竹属的宿根性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切花之一。凉山州每年生产香石竹种苗2000多万苗,主要外销昆明,切花种植约200多667m²。香石竹是凉山州最主要的花卉种苗和切花生产品种。为了促进香石竹生产更好、更快地发展,笔者于2004-2005年对香石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香石竹病害

  1.1香石竹灰霉病

  1.1.1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瓣和花蕾上,有时也侵染嫩茎、幼叶,花瓣在芽中或开放后均可染病。感病的花朵最初是从花瓣边缘开始出现淡褐色水渍状,随后若干花瓣被灰色菌丝生长而纠缠在一起。如果气候温暖潮湿,花瓣腐烂干枯,但干枯后可在花柄上残留很长时间而不脱落。花蕾受害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形斑块,发软变腐,整个花不能开放,最后变褐干枯。空气湿度大时,感病的花瓣、花蕾上产生一层灰色的霉状物。

  1.1.2发病规律

  当气温20°C左右、湿度很大时,此病发生严重,是温室、大棚种植香石竹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来说,塑料薄膜棚比玻璃房发病重,扦插苗比组培苗发病重,黄花比红花香石竹发病重。

  1.2香石竹叶斑病

  1.2.1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部,严重时茎、花、蕾上都可发生。病害始发于叶片下部,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圆斑,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大斑,后变紫褐色,病斑中央慢慢枯死,变成灰白色。整个叶片扭曲,枯死倒挂于茎上。该病浸染花时,常在花梗和苞片上造成危害,苞片上病斑多时,花不能开放或出现畸形。

  1.2.2发病规律

  通过气流及水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人,潜育期lO-60d。大棚和温室栽培周年都可发病,露地栽培在4-10月都可发病。

  1.3香石竹锈病

  1.3.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部,萼片上也可见。初侵染时在叶片背面产生像针尖大小的白点;2-4d后在叶片正面有一个圆形的小孢突起,小孢表面有一层白黄色的膜;3d后,小孢变为黑色;再过2d病斑慢慢扩大,能明显看到叶面上有一些锈粉,病斑发展为一条带状,病斑上有一层黑色的短毛,用手触摸叶片有锈孢子掉落。

  1.3.2发病规律

  该菌为转主寄生,能借风力、水等传播到其它部位或其它植株。冬孢子越冬,侵染大戟属植物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再侵染香石竹。夏孢子可通过气流传播,多次侵染香石竹,该病1年4季均有发生。

  1.4香石竹黑斑病

  1.4.1症状

  该病菌危害叶、茎、蕾和花,以叶片最常见。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初产生淡绿色到紫色水渍状小圆斑,并逐渐扩大为圆形、半圆形或长椭圆形斑点。有时几个病斑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大斑块,使整片叶变黄,扭曲干枯倒挂在茎干面不脱落。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有些香石竹病斑上产生紫色环带。茎干感染多发生在节间或摘芽产生的伤口部位,病斑灰褐色,形状不规则。最初只限于茎皮层组织及茎干的一边,以后扩散绕茎干一周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并呈褐色于腐。花蕾和花瓣上病斑椭圆形、水渍状、黑褐色。在天气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时,叶、茎、蕾和花的发病的部位都会出现黑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1.4.2发病规律

  黑斑病菌在有病的插条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靠气流、雨水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5-30°C,病害从3月下旬到初冬均可发生,温室中全年发病。露地栽培比温室栽培发病重,品种间存在感病差异,大花、宽叶、草体柔软的品种比花小、叶细长、草体挺硬的发病严重。

  1.5香石竹叶脉斑驳病

  1.5.1症状

  这种病发生较普遍,通常不显症状,但有些品种植株出现不明显的花叶,幼叶表现系统性褪绿斑,叶脉上产生暗绿色斑点,老叶症状不明显。感病植株生长迟缓,花朵小而少,花瓣上形成碎色,尤其在红色大花品种上特别严重。冬季叶片往往出现隐症现象。

  1.5.2发病规律

  该病可由汁液传播,也可由桃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播。在园艺操作过程中,如摘芽、剪枝、切花等,都可以通过工具和手指传播病毒。

  1.6香石竹丝核菌茎枯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石竹 传播 种苗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