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喷透水,直至发根时不再浇水,苗床上可覆盖薄膜控制温湿度。温度以在15~28℃、湿度75%~85%为最适宜,最低不能低于8℃,最高不超过35℃,不然容易发生烂苗。冬季扦插,日间地温室宜保持在20℃以上,夜温在5℃以上,必要时用地热线控温。夏季扦插要用遮阳网适度遮阳,高温期宜用地下水喷雾降温,于早晚进行。扦插后20~30天,小苗生根后,可喷洒0.1%磷酸二氢钾1~2次。约2个月可出圃种植。无根的分蘖苗和子芽,扦插前用生根素涂在切断面上,可促进生根。
(3)切茎繁殖法
用于日本木立芦荟。能在短期内繁殖更多的子苗,但母株的茎必须长而壮实。其繁殖方法如下:
选择高30厘米的植株,在生长点向下约7~8厘米的叶节处,用利刀或剪刀剪下,要求剪下的上部具有5~7片叶,茬部有??3~4片??叶,可促使茬部萌发侧枝和分蘖芽。剪断的上部晒10~15天,使切口愈伤,然后剥去近切口处的2片叶,扦插于素沙苗床中,不需浇水。约1个月后,轻轻试拔插穗,如拔不动即已生根。
(4)组织培养是大量快速繁殖种苗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尤其是好望角芦荟,不易发生分株,分蘖芽能力弱,需要用组织培养种苗。接种材料。取芦荟嫩茎尖部分用清水冲洗数次,再用洗涤剂洗涤、漂清,进入接种室。先用70%的酒精浸30分钟,然后用1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15分钟后用无菌水洗6~7次,切成0.5~1厘米的小段,在超净台上的火焰控制范围内,将其接种在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上。
培养基:MS+BA2+IAB0.1。在常规无菌条件下,经20分钟高压灭菌后,冷却使用。
培养条件:接种后置25℃,给予12小时光照培养室中培养,约1~2个月,愈伤组织形成芽后,将已分化出芽的材料进行试管增殖。培养基仍用MS+BA2+IAB0.1。20天为一周期,增殖10倍以上。
生根培养:试管苗长达2厘米以上,即分出移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基的配方为MS加1.5毫克/升吲哆丁酸(IBA)和0.1~0.5毫克/升激动素(KT),温度控制在27±1℃,光周期每日12~16小时光照,约2周后生根。
试管苗的移植:将带根的小苗移植于用园土沙草炭为2:1:1的营养钵中,喷透水,以后见营养钵或苗床基质发干时再喷水。苗圃温度控制在15~28℃,空气湿度80%~90%,待小苗长出新根后,降低湿度,进行炼苗后便可移栽。
食用芦荟高产栽培技术(三)
保护地栽培技术
(1)芦荟栽培的最基本条件由于芦荟原产热带地区,是喜温耐热、怕寒冷的多年生植物,在华北地区栽培必须使用光照好、保湿性能高,冬季室内温度不能低于5℃的温室,才能安全越冬,如室温达不到5℃以上,必须有增温设施,目前以节能型日光温室的温室结构较为适宜,在北京冬季最低温度可达到8℃以上。
(2)温室地栽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沙壤土温室地栽。
作畦:以排灌方便、地面不积水为原则,所以以高畦较好,一般畦宽1米、高15~20厘米,畦沟(亦作行道)宽35~40厘米,畦向宜与温室走向成平行方向,即东西走向,这样可充分利用温室内空间结构,减少植株间相互遮阴,利于通风透光。
土壤消毒:用老菜地种植,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毒灭菌、灭虫、除草。可用德国巴斯夫生产的必速灭,每平方米15克,每亩约用7~10公斤,将药剂撒于土表,拌匀,然后蒙上塑料膜,一周后打开塑料膜,通风,晾15天左右方可种植芦荟。小面积的消毒,可将“必速灭”撒在土上后,翻锄约20厘米深,与土拌匀再用塑料膜覆盖密封。肥料。种植芦荟用的基肥一定要使用经充分堆沤腐熟的人、禽、畜粪、豆饼、麻渣等以及绿肥,加适量的磷肥。做好积沤肥料的工作,追肥也要用有机质肥料,不宜使用速效氮肥,因速效氮肥虽能使芦荟加快生长,但会使产品的有效成份降低,品质欠佳。追肥最好用饼肥,如菜籽饼、豆饼、花生麸、棉籽饼、麻酱渣等,但也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后使用,而且使用的浓度要低。
栽种时期:温室栽种,除在气温最低期间外,其他时间都可以种植。
种植方法:40厘米或50厘米见方。不同的品种种植密度有差异,适当的密度可提高初期的产量,但植株长大后,太密又不能获得宽大的叶片,因此可采用早期密植、中期间拔移栽的方法,宽1米的畦种3行,株行距均20厘米,植后半年或一年,株高20~30厘米时,把中间的一行间拔去,留下2行,2行中又按品字形,隔一株挖去一株,则成株距40厘米,垂直行距40厘米。间出的植株带土挖起移栽于另一地块,按40厘米见方种植。定点打植穴种植,深度以苗坨面与土表平,最基部的叶片要离开土表,不能被土埋没。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hua/20/2010-05-24/9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