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叶菊是冬春季节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其花色丰富,花量众多,叶大浓绿,花期长,为少花的冬春季节平添了几多色彩。瓜叶菊能够适应较低的气温,幼苗在短暂的0℃条件下不会受到冻害,在设施比较简易的日光温室内就可以生产。但是从近几年农民在日光温室内栽培的情况来看,夏季育苗成苗率低,苗期时间长,实际花期和预计花期差距大,常常赶不上年宵花旺市。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瓜叶菊生产经验和国外研究的成果,谈谈瓜叶菊的花期调节技术,供花农朋友参考。
影响开花时间的要素
在短日照条件下,瓜叶菊花芽的分化和温度有密切联系,在5℃―10℃的温度下,完成花芽的分化大约需要6周的时间,有研究证明,当最低温度在1℃―6℃时,即使在短日照条件下,也不开花。也有研究证明,当温度在18℃以上时,花芽分化就会发生障碍。所以温度对瓜叶菊的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但是到底在什么温度范围才受到限制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另外,花芽的成长又需要较强的光照和长日照。1991年日本爱知园艺研究所对“大花达摩系”的紫色品种在5℃―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花芽分化的研究,其结果是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花芽诱导适温)在10℃左右。在这个温度条件下,需要大约42天即可完成花芽的诱导,在花芽分化完成以后,如果能提高温度,开花时间能够缩短。如果处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单株瓜叶菊累计的花蕾数量会出现急剧增加的情况,开花时间也很集中(见表1)。在花芽诱导的时间方面,选择从4个叶到13个叶开始进行调查,发现从7叶开始进行诱导效果比较显著,可以使整个栽培的时间缩短。另外,开花时花的数量和花芽诱导时叶的数量成正比,如果花芽诱导时间过早的话,会造成花量少,观赏价值低的问题(见表2)。
日本受知县园艺研究所在1992年做过这样的试验,设置20℃的高温区和10℃的低温区,分别对其进行长日照、自然日照、短日照和在长日照时间内夜间进行3小时的光照以打破光周期处理,探讨温度和日照长度对瓜叶菊生育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长日照及高温短日照下花芽分化延迟。在抵制花芽分化程度方面,高温比长日照抵制作用更强。再就是低温长日照条件下,有畸形花发生(见表3)。
花芽分化以后,长日照条件对花芽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根据1969年Hall的研究,长日照条件下夜间进行2小时的光照处理,比没进行处理的能提前3―5周开花。但长日照也能够造成花茎的过长,植株徒长,品质下降。
瓜叶菊的品种比较多,如大花系列、小花多花系列、达摩系列等,按生长发育周期还可分为中生品种、早生品种和晚生品种,对极早生品种和晚生品种来说,其生长发育差异较大,需要分别对待。
实际栽培中,在9月中旬以后的日照条件下,要充分利用秋凉的自然条件,对瓜叶菊进行低温处理。对专门生产瓜叶菊的日光温室来说,可以晚些给温室封塑料薄膜,或者只在晚上盖一下塑料薄膜。这样的情况可以一直延续到10月中、下旬,基本上能满足瓜叶菊花芽分化的要求。在花芽分化结束以后,也要尽量避免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对良好的日光温室来说,如果天气晴好,温室内中午可高达30℃,所以要注意及早通风降温、降湿,把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当冬季日照长度已变得很短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一下室温,促进花蕾的生长。
出花时间与开花调节技术
在瓜叶菊的生产中,出花时间的确定,跟瓜叶菊的花芽分化及开花调节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瓜叶菊的出花时间从前一年的10月可持续到翌年的5月。这使得技术要求差别相当大。
10―12月出花对少数极早生品种,可以在6月底7月初播种,此时正值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期,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注意遮阳、降温。出苗移植后,要进行一个多月的人工低温处理,待花芽分化结束,利用秋天温度不太高,日照长度还比较长的自然条件,促进花蕾发育、开花。但要注意,10月份以后突然到来的冷空气、寒流很容易对花造成伤害,所以9月下旬之前要对日光温室封膜,10月底前要上草苫。
1―3月出花此间出花的瓜叶菊宜选用中生种或晚生种中的大部分品种。这期间恰值元旦、春节,是最主要的目标花期。为了充分利用好年宵花市旺季,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育苗时间。几年前笔者曾设计过一个公式来计算瓜叶菊的育苗时间:生育周期=(150天+180天)/2+40天+10天,这其中的40天主要是因天气不好给瓜叶菊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延期。+10天是看立春在春节之前还是之后,如果是之前就-10天,如果是之后就+10天,基本上能满足春节用花的需要。一般来说7月中、下旬育苗比较合适,但此时正值高温期,要尽量做好降温、保湿工作。其次要选择好花芽诱导时间及后期保温措施,必要时增加光照2―3小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hua/16/2008-12-12/9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