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开春如何养好哺育仔猪


饲养哺育期仔猪的目的就是使仔猪获得最高的成活率、最大的断奶窝重、个体大小均匀整齐,为以后培养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饲养哺育期仔猪可将其分为依靠母乳生活的哺乳仔猪培养阶段和由母乳过渡到自由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断奶仔猪培育阶段。开春后是母猪生产比较集中的阶段,要按照仔猪不同阶段的生理和生长特点,合理安排饲养管理,以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1了解仔猪哺育期的生理和生长特点
  
  1.1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应激的抵抗力差
  
  ①物理调节能力有限。仔猪对体温的物理调节主要靠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扎堆等方式进行。由于仔猪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热能力差,而且初生时活力不强,靠扎堆供暖的能力有限。因此仅靠物理调节远不能维持仔猪体温的恒定。
  
  ②化学调节效率低。仔猪初生时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当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时,虽然体内也能通过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来增加产热,但效率很低,特别是6日龄前。7~20日龄期间这种能力逐渐得到改善,到20日龄后才接近完善。
  
  因此,早期保持圈舍的环境温度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尤其在冬春季节外界环境温度偏低时,保持圈舍环境适宜温度更具有现实意义。另外,乳中的乳脂和乳糖是仔猪哺育早期从母乳中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尽早使初生仔猪吃到初乳,也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对抗寒冷应激的又一措施。
  
  1.2消化器官不健全,消化腺机能不完善
  
  ①胃肠重量轻,容积小。
  
  ②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
  
  ③胃肠酸度低。初生仔猪的胃酸分泌量低,而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日龄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着日龄增加,到30~40日龄胃酸才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胃蛋白酶才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当仔猪日粮中含蛋白质过高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即生产中所谓的“换料应激综合症”,到70~90日龄以后胃酸中的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猪水平,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哺乳仔猪在7~15日龄进行早期补饲是促进胃内盐酸分泌,缩短胃的消化机能不全期限的一种有效措施,而且能为仔猪早期断乳打下良好的生理学基础。
  
  ④酶系发育不完善,限制了仔猪对蛋白质(包括过多的乳蛋白和动物性蛋白),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再加上仔猪由母体子宫内无菌环境生长到出生后有菌环境的应激,从而使仔猪在这一时期容易继发某些疾病,如仔猪黄痢、白痢、消化不良等,降低了仔猪成活率。
  
  1.3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母猪的免疫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向胎儿传递,仔猪只有靠吃初乳才能获得母源抗体并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对初乳的抗体中吸收量最大,出生36~48小时后吸收率逐渐下降。因此母猪分娩后应立即让仔猪吃到初乳,这是防止仔猪患病和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仔猪在10日龄以后逐渐产生抗体,主动免疫体系开始行使功能。至3周龄时,自身产生的抗体数量仍然很少,是最关键的免疫临界期。此时仔猪体内的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又加上胃液中的游离盐酸少,对随饲料和饮水进入胃中的病原微生物缺乏抑制作用,致使仔猪多病。因此对此阶段的仔猪在生产中常采取限饲措施,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浓度,在饲料中加入抗菌素、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防止疾病发生。病毒苗的接种也安排在此时进行,防止仔猪因并发或继发病毒性疾病而降低其成活率。
  
  1.4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仔猪初生体重小,但生后生长发育快,尤其在60日龄内的生长强度最大,以后随年龄增长生长强度逐渐减弱。仔猪由于生长发育快,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求都较高。而母猪的泌乳量一般在分娩后21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造成母乳供给不足和仔猪快速生长所需营养较多的矛盾。此阶段的仔猪对于营养不全又极为敏感。所以除了进行正常的哺乳外,应补饲高质量的乳猪料,尽早使仔猪从饲料中获取营养。
  
  2过好“五关”
  
  2.1温度关
  
  刚出生的仔猪由于皮薄、毛稀、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如达不到适宜的温度,初生仔猪不但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有可能因受冻不会吃奶而死亡。初生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2℃,温度过低,则仔猪的活力差,喜钻垫草,无精力吮乳,容易被压死或冻死,而且低温也是造成仔猪下痢的重要诱因。因此,冬季产仔必须设立护仔栏和仔猪温舍,必要时设火炕升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成活率 抗体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