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仔猪球虫病的防控策略


仔猪球虫病大多是由猪等孢球虫引起的新生仔猪寄生虫性腹泻病。近年来,该病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病与黄痢和白痢有相似之处,不易区别,极易造成误诊误治,致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病在临床上常常是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用任何抗菌素治疗均无效果,有的仔猪一直持续到保育期结束。球虫病不仅阻碍哺乳仔猪增重,而且影响断乳仔猪生长发育,增加人工费和药费开支,严重的造成仔猪大批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于6日龄~15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各种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并不是由于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而感染,目前还不很清楚等孢球虫是如何在猪场中传染。由于球虫卵囊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本病多发于春末和夏季。哺乳仔猪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

  猪等孢球虫是引起仔猪球虫病的病源,球虫病生活史可分孢子化阶段、脱囊阶段和生殖阶段。发病主要出现在哺乳仔猪,发病率50%~70%,病死率低。如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时可引起相当高的死亡率。感染日龄越小,病情越严重。病猪体况较差,皮肤变暗变白,被毛粗糙,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喜卧,体重减轻。开始时粪便松软或糊状,粪便黏液带有气泡,随着病情加重粪便成液状,并且会散发出腐败乳汁样酸臭味。吮乳减少,被毛粗乱,脱水,增重下降。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见于小肠、空肠及回肠,肠浆膜有出血斑和溃疡面,严重的肠黏膜糜烂,出血,坏死。常有异物覆盖,肠上皮坏死脱落,肠绒毛变短或消失。仔猪球虫病特征性病变是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但只有在严重感染的仔猪中才会出现。

  控制策略

  控制仔猪球虫感染减少发病采取的策略:切实搞好猪舍的清刷和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尽可能地降低饲养密度,密切注意猪舍的通风状况;定期添加抗球虫药物并注意定期更换药物种类。

  猪舍的清刷和消毒

  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除或由母猪带入产床的球虫卵囊,因此,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及消毒。在肥育期及下一个饲养周期开始之前,对圈舍及用具进行清刷、消毒,以减少感染机会。对产房的处理要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热水冲洗地面及用具,然后在地面撒布石灰粉,以使地面保持干燥;使用5%氨水进行消毒,能杀灭卵囊;使用喷灯等对器械进行灼烧消毒;平时采用酚类等高效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母猪转进产房前要驱虫并清洗体表,在产前2周到产后2周内,母猪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在转进母猪前,确保产房干净、干燥,产房采用高床分娩栏,可大大减少球虫病感染率。母猪产后第一周,要继续维持产房的干燥和清洁,尽可能地防止管理人员的鞋靴等工具带卵囊入产房。要防止宠物进入产房,以免其爪子携带卵囊在产房中传播。

  切实搞好猪只的管理

  1.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如果不能细致到每栋猪舍,每个封闭栏位,至少要做到全场范围内全进全出。这方面没有中间路线,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大多数疾病是在猪只之间传播的,采用全进全出生产方式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但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还必须结合严格的清洁、消毒规程才能收到实效。

  2.注意控制猪只的饲养密度。每栏饲养猪只的头数不能超过13只,或差不多一窝猪。每栏位养的猪越少(每个组群中可能感染的猪数就越小),猪与猪接触就越少,发病率就越低。

  3.改善舍内通风。猪在恶劣的空气环境中多数会发生疾病。户外饲养的猪只发病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大量的新鲜空气起了作用。由于每栋猪舍的大小、饲养密度各不相同,所需的气流类型也不相同。搞好通风要做到对风扇和通风口能随意控制。要千方百计防止贼风,因为贼风更易引起应激。除了考虑整栋猪舍的通风状况外,还要考虑局部风的强度,高速的局部气流可使猪感到寒冷而引起应激。其标准是,猪身水平处的风速不应超过每秒0.3米。如进风口位置不当,门没关好,门窗破了或者墙上和帘子上有洞,风速都会增强,这样就会导致猪只发生疾病。即便在最热的天气,也要对风速加以控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坏死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