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是仔猪的常发疾病,一般可由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引起,以出生后3~7天、断奶后10~18天为常见。发病仔猪多呈腹泻、水肿、厌食、消瘦等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
1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
1.1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
引起病原性腹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有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梭菌和球虫几种。在仔猪的饲养过程中,常常因饲养管理不当,栏舍不干净,或栏舍消毒不彻底,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其次是免疫失败或其它因素造成。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肌体感染,从而使仔猪发生病毒性、细菌性或寄生虫性腹泻。
1.2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
由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的病因主要包括营养和饲养环境的应激所造成。生产中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母乳的因素:母猪由于营养较好,乳汁偏稠,乳中干物质和乳脂比正常值偏高,仔猪食后引起成乳汁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母猪产仔后无乳,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使免疫机能降低而引起腹泻。
饲料因素:母猪或仔猪食了霉变腐败的饲料导致仔猪的腹泻;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的腹泻,因为仔猪的消化道及酶系暂未发育完全,胃蛋白酶的活性较低,而且胃内此时的pH值高达5~7(正常值为3~4),仔猪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差,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会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仔猪饲料配比不当,若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超过4%,或微量元素铁、锌、钴等含量过高时可引起仔猪腹泻,因为仔猪胃肠不发达,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过高时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而引起腹泻;饲料中铁、锌、钴等含量过高则会导致仔猪消化系统中的电解质不平行而引起腹泻。
环境因素: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都非常敏感如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突然更换饲料、分群等,一旦以上任一因素改变,都会对仔猪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
2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由于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非常多,在临床上这些因素又往往是混合存在,在致病作用上又出现互相促进和诱发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原因,对仔猪腹泻的防治采取综合全面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1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及猪舍内外环境要保持清洁并及时消毒。猪舍要做到保温、干净、通风、干燥。猪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定期消毒;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猪场;要严把引种关,杜绝可疑传染源进入场内。以消除各种发病诱因,给仔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乳猪出生后要保证及时吃上充足的初乳,防止仔猪低血糖症以及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腹泻。
要保持母猪体况正常,防止乳汁过稠,乳脂偏高而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性腹泻。
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仔猪造成应激,生产中要抓好仔猪的断奶、圈舍、饲料、饲喂次数的逐渐过渡。
2.2合理搭配饲料
仔猪的消化系统由于发育不健全,各种消化酶的活性还比较低,对日粮的组成成份及含量都要求严格。因此,必须合理选择日粮原料及蛋白质含量。在能量饲料方面应尽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乳制品比如乳清粉、乳糖等。若使用玉米作为能量饲料时,应将其膨化或熟化制粉,以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在蛋白质饲料方面,应首选动物性蛋白。若选豆类时,也应将其膨化或加热处理。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20%以下。
合理添加酸化剂和酶制剂。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可改善饲料的食口性,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如柠檬酸为0.5%~0.8%,乐达酸为0.1%~0.3%。适量的酶制剂则能弥补仔猪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促进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并减少由于仔猪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腹泻。日常生产中常在饲料里添加蛋白酶、纤维素酶或葡聚糖酶等。
2.3做好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
针对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生产中可采用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怀孕母猪在产前可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具体做法是:母猪产前30天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2头份,产前15天再注射1头份,或在母猪产前21天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1头份。对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的使用,则是在怀孕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一次k88、k99基因工程菌苗1.5头份。在母猪和仔猪饲料中添加痢菌净、土霉素或金霉素,由于抗生素对仔猪肠道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也能极大地降低其发病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6/2011-07-23/1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