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规模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防控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

非典型猪瘟在规模化猪场虽然散发发生,但流行范围广。据中国兽医药品监督所1995年以来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带毒率11.58%,带毒范围一般为3%~30%,最高可达33%。对15个省、市、自治区39个规模化猪场的种公、母猪猪瘟的检测,各场带毒率范围为5%~30.76%。

不少规模化猪场种猪群中有部分种猪是外表健康的持续感染带毒猪,猪瘟病毒可在此类猪体内存活,并向外排毒或垂直传播,据中国兽医药品临察所对广东、福建、吉林等省5个猪场的检测,对32头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的怀孕母猪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现,32头带毒母猪所产的子猪中,随机抽检97头子猪有94头带毒,总带毒率96.7%,窝带毒范围60%~100%。曾发生非典型猪瘟的猪场,有时个别公猪包皮积有浑浊恶臭的尿液,一般药物难治愈。母猪流产、早产、产木乃伊、畸形胎及死胎、或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现象时有发生,初生子猪中震颤的子猪、吸奶无力的子猪零星出现,存活的同窝子猪到断奶,保育阶段时发病和死亡相对会增加。

断奶前后子猪、保育阶段小猪发病死亡超出正常范围,往往病程较长,临床症状不明显,只表现精神不佳。稽留热40℃左右,腹下、四肢下部发绀,有的只出现干耳、干尾现象,病死猪剖检较常见肠道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有的在回盲口周围出血,个别轻度溃疡,肾土黄色,小点出血不多。喉头和膀胱的小点出血、脾脏出血性梗死的较少见或不典型,多数出现混合感染;中大猪僵猪、残次猪的数量增加,且猪群中结膜炎的猪不时出现。

一般规模化猪场都有自己的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选用的都是合格的猪瘟疫苗,但是总有部分猪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在保护线之下。或同一批免疫的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非典型猪瘟猪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常用的猪瘟疫苗有3种:猪瘟细胞活疫苗、猪瘟乳兔组织活疫苗、猪瘟脾淋活疫苗,且细胞苗的含毒量每头份不低于750RID,组织苗的含毒量每头份不低于150RID。经研究和长期的生产应用证明,我国现行的猪瘟疫苗完全能抵抗目前国内流行的各种不同致病性的猪瘟野毒攻击,而且仍然是安全的,既不会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也不会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子猪。目前我国的猪瘟疫苗是有效的,猪瘟疫苗是我国猪瘟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非典型猪瘟的持续存在和散发的根本原因,是不少猪场存在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带毒猪,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等造成猪瘟免疫失败。

近20年来,我国规模化猪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种频繁和引种渠道增多,新引进种猪隔离工作不够细致和严格,往往隔离时间太短和未能进行详细的疫病监检就进入生产区,使猪场引进了自身无临床症状的猪瘟持续感染带毒后备种猪,造成妊娠母猪带毒和子猪先天带毒。造成猪场长期持续存在传染源。

不少猪场饲料存放和采购把关不严,猪饲料中出现霉变饲料(尤其是玉米),虽然长时间量少不足引起猪的中毒,但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例如,烟曲霉感染可引起嗜中性粒细胞表达L—选择素水平下降,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向病原移动的能力和吞噬消灭病原的功能受损,黄曲霉素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从而使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经研究表明,当猪群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猪伪狂犬、圆环病毒等时,机体会产生免疫抑制,使猪的免疫力下降,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忽视疫苗在运输过程中保存温度对疫苗有效期的影响,猪瘟活疫苗在-15℃保存有效期分别是12个月和18个月,运输疫苗应在8℃以下进行,若在8℃以上25℃以下运输的猪瘟疫苗必须在10天内使用完。而在实际操作中,特别在高热季节,猪场在购苗时,8℃以下运输疫苗是较难保证的,运回的疫苗如果超过10天使用,往往会影响免疫效果。

在制定免疫程序、确定首免日期时,不少猪场对本场母源抗体的消长不太清楚,只是采用常规的首免日期进行首免,往往出现被母源抗体中和的现象,使子猪不能产生较好的主动免疫。

有个别猪场长时间、大剂量地用猪瘟疫苗免疫,易出现免疫麻痹现象。

防控措施

购进原料时,要保鲜、保质、低水分,仓库存放要注意防潮防霉变。目前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在高温、高湿的季节更严重,因此猪场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出现轻微霉变的饲料,要加大霉菌毒素处理剂的添加量。严禁用严重霉变饲料喂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抗体 母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