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5种常见猪病的诊断


一、猪皮肤有充血、出血症状的诊断方向

  猪皮肤出现充、出血症状的疾病有很多,目前常见的主要有猪瘟、猪弓形虫病、猪丹毒、猪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根据其充、出血的部位和性质及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分析并做出鉴别诊断,然后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如遇发病快、死亡率高的情况,则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并及时上报疫情。

  (1)从临床症状上分析。在皮肤充、出血的同时出现明显的咽部肿胀:炭疽和最急性猪肺疫病例均会出现咽喉部肿胀的症状,但最急性猪肺疫有明显的急性肺水肿症状,口鼻流泡沫样分泌物,呼吸特别困难。

  在皮肤充、出血的同时不出现咽部肿胀:疑似猪瘟:无年龄限制,皮肤红斑指压不褪色。疑似猪弓形虫病:多发架子猪,皮肤红斑指压褪色。红斑不突出,皮肤也无棱角和边界。疑似猪丹毒:多发架子猪,皮肤红斑指压褪色。红斑突出,皮肤有棱形、方形、长方形等。疑似猪链球菌病:多发生于仔猪,红斑多见于肢体末梢。伴有跛行和神经症状。疑似子猪副伤寒:多发生于仔猪,红斑多见于肢体末梢,伴有腹泻、皮肤湿疹。

  (2)鉴别要点。猪瘟:各种年龄猪发病率、死亡率高,流行猛烈、稽留热,脓性结膜炎,皮肤红斑点指压不褪色。先秘后泻,粪带黏液。猪肺疫:发病急,呼吸困难,鼻涕,咽颈肿。注意常有猪瘟并发。猪炭疽:多为咽喉型,咽喉部显著肿胀。咽喉部肿胀的炭疽病例与最急性猪肺疫相似。弓形虫:散发,架子猪多。呼吸难,犬坐势,耳、腹、四肢下部皮肤红。腹股沟淋巴结肿。病死率高。猪丹毒:地方性流行,主发架子猪,病急。体温42℃以上,皮肤“钻石疹”。败血型副伤寒:仔猪,地方性流行,腹痛下痢,体末梢皮肤紫。(注意:常并发猪瘟。)。猪链球菌病(急性败血型):仔猪,地方性流行,传播快,病急,病程短,体末梢皮肤紫红,有出血点,神经症状,跛行。

二、猪体表有水疱、痘疹症状的诊断方向

  猪体表有水疱、痘疹的猪病主要有猪水疱性口炎、口蹄疫、猪水疱疹、猪水疱病等,遇这种情况一定要慎重处理,首先应对水疱、痘疹的性质和发生部位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如发现成年猪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皮肤处发生水疱和溃疡,且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的情况,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禁止流动等防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除此之外,其他情况则分门别类,对症治疗。

  (1)流行病学特点。猪水疱性口炎:各种家畜均可感染。口蹄疫:偶蹄兽感染。猪水疱疹:仅猪感染。猪水疱病:猪、人感染,病情轻。

  (2)鉴别要点。口蹄疫:牛、羊、猪均易感,人也可感染,发病率高。致死率:成年3%,仔畜60%;口疱少而重,蹄疱多且重;成年猪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皮肤处发生水疱和溃疡。猪水疱性口炎:各种家畜、人易感。地区性散发,发病率30%~95%,无病死,口疱多,蹄疱少或无(偶见)。牛、羊、猪均易感。猪水疱疹:仅养猪110感。地方性或散发,发病率10%~100%,无病死;口、蹄水疱均多。猪水疱病:养猪110感,人也可感染,不感染牛羊,类似猪口蹄疫流行和症状,但不致死,口疱少且轻,蹄疱多而重。

三、猪腹泻症的诊断方向

  (1)根据排出粪便的性状、色泽等特点进行分析和鉴别诊断,再根据诊断结果的不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疑似仔猪副伤寒:排含有坏死组织和纤维素状物稀便。疑似猪痢疾:血性黏液下痢。疑似猪轮状病毒病:排黄白、暗黑色水样或糊状稀便。疑似仔猪白痢:排白色糊状便。疑似猪黄痢:排黄色糊状便。疑似猪红痢:排红色黏性稀便。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便,传播快,仔猪死亡率高,伴有呕吐。疑似猪流行性腹泻:排灰色或黄色水样稀便,传播慢,子仔猪死亡率低。

  (2)仔猪腹泻症鉴别要点。猪副伤寒:1月龄~4月龄多发,无季节性,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应激因素促进发病,急性败血,剧泻,慢性反复下痢,皮肤紫疹。猪痢疾:2月龄~4月龄多发,无季节性,传播慢,流行长,易复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体温正常,粪多黏液和血(胶冻状)。猪轮状病毒病:发于2月龄内仔猪。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症状似传染性胃肠炎,但轻而缓,粪黄白或灰暗,水样或糊状。仔猪白痢:10日龄~20日龄,地方流行,发病和死亡率均不高,季节性不明显,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仔猪黄痢:周龄内发病,地方流行,病死率均高,少吐,黄痢,有急性和最急性之分。仔猪红痢:3日龄内,地方流行,发病不定,死亡率高,偶呕吐,排红色便,最急性或急性。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分年龄,仔猪死亡率高,发于寒季,传播快,病多初期呕吐,排灰、黄稀粪,迅速脱水,多数可康复。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性和症状同传染性胃肠炎,传播慢,死亡率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猪瘟 猪肺疫 母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