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仔猪断奶后拉稀了怎么办


在养猪生产中,断奶应激普遍存在,对养猪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做好断奶仔猪的保健饲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就“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的概念、原因、危害,如何应用“护仔康1号”进行保健防控,以及发现问题后的治疗方法等予以简要阐述。

【概述】
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PWSD)主要临床表现为:断奶仔猪采食量下降15%-20%,生长停滞(俗称掉奶膘),饲养周期延长5天以上;腹泻,腹泻率达30-100%,平均为50%,严重的死亡率达15%;并发水肿病;抗病力下降。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是全世界养猪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俗称“断奶关”,临床上,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损失达150元/窝,每年给中国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60亿元以上。

【原因】
(l)断奶应激。早期断奶应激主要包括母仔分离、营养从乳转向配合口粮和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的环境变换三个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三种应激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理和生长的影响,其中以营养应激最强烈,影响营养应激组仔猪出现失重,血糖、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原、胃内容物重均降低,胃pH值、氢化可的松、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而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的影响则较小。其影响的结果表现在临床上为断奶仔猪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消化不良,和引起腹泻的发生。
(2)免疫抑制。据Kelley等(1980)报道,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Blecha等(1983)还证实,与自然吮乳仔猪相比,2~3周断奶仔猪表现显著的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容易腹泻。另一方面是因为仔猪的主动免疫一般在2月龄时才趋于完善。Aumaitre等(1978)和Pierzno等(1 991)提出,早期断奶仔猪存在的问题是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被动免疫中断,而此时仔猪本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早期断奶仔猪在由吃液状母乳转为吃固体的饲料时,容易造成肠壁损伤、绒毛萎缩的肠道“免疫反应”。由于肠道的消化、吸收面积暂时变小,使食糜中的蛋白质不能很好地得到消化、吸收,因此以腹泻的形式排出。
(3)消化酶活性降低。Lindeman等(1986)发现,在仔猪0~4周龄期间,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长,但28日龄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l/3。早期断奶仔猪胃酸分泌降低,乳酸来源终止,胃pH值上升也直接影响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凌肽酶、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的功能,各种酶的活性经l~2周后才会重新增长,这是仔猪早期断奶后l~2周期间消化不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4)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和病菌感染。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生理功能还不健全,仔猪消化道发育不成熟,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还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还不能维持pH值为3.0的正常胃内酸度。由于没有足够的胃酸,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素转化为具有消化作用的胃蛋白酶。而补给仔猪的料或断奶时的料的pH值为5.8~6.5,食入胃内将使胃内的酸度更加减少,使pH稍高于阈值4.0。再加之胰腺和小肠腺分泌的消化酶的活性都还不高,所以仔猪只能消化、吸收食入饲料中蛋白质的一小部分,特别是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腹泻的发生。 断奶仔猪从吃母乳到饲喂含大量植物蛋白质饲料,胃pH值的升高,使蛋白质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而这些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产生毒素创造了条件。因此微生物感染和微生态失衡是腹泻的继发性病因。
(5)缺铁性腹泻:初生仔猪常常发生缺铁现象,这是因为:①妊娠母猪对无机铁盐的“胎盘屏障”作用,限制了母体铁质向胎儿的传递,致使初生仔猪体内贮铁量不足;②母乳含铁量少,难以满足哺乳仔猪的需要;③生长发育正常的3周龄仔猪体重达到其初生重的4-5倍,快速生长需要有足够的铁质予以不断补充支持。缺铁的危害,不仅直接造成生理性贫血,还会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腹泻甚至死亡的恶果。一般情况下,若不及时补充有效铁质,仔猪生后3周便会发生腹泻。 I
(6)其他不利的外因条件:不良的小气候(低温、潮湿)、补饲不均衡(仔猪过饥或过食)、突然更换口粮、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中缺少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饮水被细菌污染,均会使腹泻加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脱水 氟哌酸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