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种猪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妊娠在高温季节,降温措施稍有疏忽,妊娠前期的胚胎损失要增加,妊娠后期的胎儿死亡会增加,这是无效仔明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现有一个非常有效的防暑降温的措施推荐给大家,主要措施为:通过屋顶喷水的方法来降低大环境的温度,通过在妊娠母猪的头部上方引一条水网管,在水网管上穿孔接细管的方法来给每一头妊娠母猪的颈部进行持续滴水降温,效果非常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妊娠期胚胎或胎儿的死亡总数。某个猪场在高温季节使用这一招后,不论是总仔还是活仔均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情况。

  在环境控制方面,关键时期的卫生状况十分重要,比如说,产前产后、后备母猪的发情期、母猪的配种输精期,如果此时的卫生搞不好,必然将导致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增加,配种分娩率降低在所难免。


五、饲养管理与种猪的喂料技术

  现在有很多猪场对这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其实饲养管理对种猪的繁殖成绩影响很大,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显得更加重要,因其影响的不仅仅是一胎的生产成绩,其延续效应很长,直至影响其一生的生产力,笔者曾就该方面专文阐述。而生产线的现状是:有很多员工不十分清楚各个阶段的喂料量,不清楚一料勺铲下去大概有多少料(这个精确度至少应该达到90%以上),卫生状况糟糕,随便踢打母猪的现象时有发生。

  妊娠期的喂料与管理对母猪的繁殖成绩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比如,某猪场因为妊娠母猪总体膘情太瘦而需要进行调膘,他们认为到了28或30天以后再进行调整膘情难以调整过来,遂于配种后第10天开始便将喂料量提高到3.0kg/天以上,殊不知配种后的9~13天是胚胎着床期,此时如果子宫内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将抑制胚泡的附植率,这么高的喂料量因食后产热增加将导致部分胚胎着床失败或死亡,直接影响胎均产仔数。再比如,随便踢打母猪必然会导致流产增加或胎儿死亡,分娩率下降、胎均产仔数下降。

  妊娠母猪的喂料技术非常关键,喂得不好有可能导致产仔数低下、初生重不均匀、哺乳期奶水不好、不发情母猪增加、母猪的年淘汰率升高等问题发生。生产中妊娠母猪的喂料标准五花八门,妊娠全期每头母猪的平均日喂料量应为2.5~2.7kg,而实际情况是:有的猪场2.7 kg,有的2.9 kg,有的3.2 kg,个别生产线甚至达到3.5kg以上,把要求适当体况的母猪喂成了肥猪。如果在妊娠前中期喂了太多料,导致85天或90天基本达到临产母猪的膘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供料方式,也将导致产仔不均匀,哺乳母猪难掉膘或基本不掉膘,母猪奶水不好,奶粉和葡萄糖用量增加等问题;另一种情况就是妊娠期喂料不足,体脂贮备不够,导致初生重偏小,仔猪难养,哺乳母猪掉膘严重,产后不发情增加,母猪淘汰率升高。

六、繁殖性能与种猪淘汰标准的关系

  严格按照种母猪的淘汰标准要求来淘汰母猪也是提高母猪繁殖成绩的关键之一,《种猪淘汰更新标准》不是随便定出来的,是众多猪场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然而通过实践调查走访的实际情况是:很多猪场并没有严格地按标准去执行,连续两次返情的母猪在继续配种,严重子宫炎经治疗无效仍舍不得淘汰,商品猪场可以发现超过9胎、甚至10胎的母猪,哺乳能力差的母猪比比皆是,超过9月龄从不发情的后备母猪仍在饲养,断奶后不发情的母猪有的猪场甚至养到2个月以上等,某猪场1000多头母猪,符合淘汰标准的母猪竟达到100多头,超过了10%。这些母猪不淘汰,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绩,等到发现大势不好了再来集中淘汰已经晚了,只有持之以恒地执行好淘汰更新标准,才能保持种猪群有一个良好的胎龄结构,才可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生产成绩。

  举例来讲,笔者在售后服务时曾在某私营猪场发现这样一头母猪,5月龄进场,饲养天数为640天,共经历过2次返情2次空怀,没有产过仔猪,最后在本人的建议下淘汰,期间共投入饲养成本:6元/天×640天=3840元,配种成本:4次×3×20元=240元,两项合计为4080元,引种费用1100元,淘汰猪收入800元,一共亏损4380元。

  关于《种猪淘汰更新标准》,猪场的技术主管应该加大力度培训,使得每一位跟种猪饲养有关的组长都能将种猪淘汰更新的标准熟记于心,并能够充分理解、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样执行标准才会更彻底、更到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种母猪 病毒 种公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