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陈焕春:伪狂犬病根除计划




  (2)对已经注射过疫苗的猪场, 首先将疫苗完全换成浓缩单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免疫程序按每个月注射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学鉴别检查, 逐步开始分群将基因缺失疫苗免疫血清学阳性猪视为健康群分开饲养, 将野毒感染血清学阳性猪分为另一群分开饲养, 逐步淘汰和缩小野毒感染猪群, 最后建立完全健康无野毒感染的猪群。

  (3 )以上述经过规则免疫后的种猪所生仔猪留作种用的仔猪在100日龄时作一次伪狂犬病普通血清学检查, 凡是抗体阴性者留作种用。对检出的抗体阳性者作进一步的鉴别血清学检查, 对野毒感染阴性者同样可用作种用, 对强毒感染阳性者淘汰作为肥猪用, 不能作为种猪用。对伪狂犬病抗体检测阴性猪和野毒感染阴性猪等留作种用的仔猪用伪狂犬病浓缩单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在100-110日龄接种一次, 再到130-14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按种猪的免疫程序每半年注射一次浓缩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同时每半年抽血样进行一次鉴别血清学检查, 如发现野毒感染血清学阳性猪应及时隔离淘汰处理, 以保持猪群无野毒感染, 安全健康。

  (4)对种用仔猪经上述检测, 发现和分群隔离的野毒感染血清学阳性猪, 立即注射灭活疫苗或基因缺失疫苗, 最好是间隔4-6周注射2次, 作为育肥猪饲养出栏。

  (5)以上是在种猪群和种猪场进行伪狂犬病根除计划的最佳方案。但考虑到我国养猪业的实际情况, 一般猪场的养猪数量都已达到满负荷的程度, 猪舍和栏圈都比较紧张, 对采取隔离分群有困难时, 此种情况在没有注射过疫苗的场先进行抗体检测, 确定有无感染存在, 或是已经注苗的场先将疫苗更换为浓缩单基因缺失灭活疫苗, 再按前述的种猪及种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即抗体阴性猪首先作两次基础免疫, 其间隔4-6周。然后每半年注射一次。如是野毒感染阳性猪群先作两次基础免疫后,再每4个月免疫一次, 直至野毒感染抗体消失后, 改为每半年一次。对已经免疫过的猪群, 则将疫苗更换成浓缩单基因缺失疫苗就行。然后按每半年抽血检查一次。逐步缩小野毒感染的猪。这就是要比前述的采取分群隔离的措施达到净化根除的目的要慢一些。

  (6)对正在爆发伪狂犬病的猪场, 种猪除进行两次间隔4-6周基础免疫外种猪应在配种前注射一次, 产前一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均使用浓缩的单基因缺失的灭活疫苗。育肥猪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两次免疫。如仔猪发病用基因缺失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效果显著。

  (7)对新引进的种猪, 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最好是要引进伪狂犬病抗体阴性猪或野毒感染抗体阴性猪, 引到本场后, 隔离饲养2个月, 抽血样检查, 抗体或野毒感染抗体为阴性者再与本场其它猪混群饲养。与其它猪群一样, 每半年作一次检查。对于检测出的野毒感染阳性猪要严格隔离, 注射疫苗后, 看情况能否作为种用, 最好是将其淘汰不作种猪用。

  (8)猪场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管理措施, 最好是使用2%的氢氧化钠烧硷溶液或酚类消毒剂。猪舍、栏圈的清洗消毒最要选择气候干燥和具有阳光照射下进行, 效果最佳。

  (9)猪场严格禁止养狗、养猫、养鸡, 严格禁止狗、猫、鸡和其它鸟类及动物进人猪舍。在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的灭鼠措施。消灭鼠类带毒传播疾病的危

  险。

  (10)要严格禁止人员和车辆等进人猪场, 避免因人员和机械带毒传播疾病。

  (11)在公里方圆范围内的相关猪场都必须统一采取同样措施, 因为伪狂犬病可在方圆公里范围内通过空气传播。

  (二)育肥猪场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

  上述种猪及种猪场的根除计划措施完全适用于育肥猪场。育肥猪场种猪的伪狂犬病根除计划措施与前上述的种猪的根除计划措施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育肥猪方面, 首先应对育肥猪群在70-100日龄的猪进行伪狂犬病血清学检测, 如发现有抗体阳性或野毒抗体阳性猪, 所有的猪只都应注射疫苗。经过规则免疫的种猪所生的仔猪, 一般在60-70日龄注射一次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间隔4-6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一般情况下在育肥猪场种猪育肥猪都应进行免疫。如只免疫种猪, 大量的育肥感染病毒, 在那里大量增殖病毒并向猪舍内排毒, 直接威胁着种猪, 因而种猪的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此外育肥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 虽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发生死亡, 但可明显的引起呼吸道症状, 增重迟缓, 饲料报酬降低, 推迟出栏, 其间接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经实验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上的观察证实, 感染了伪狂犬病毒的育肥猪群, 注射疫苗与不注苗其增重相差约1/3。即注射疫苗猪比未注射疫苗猪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多增1/3, 可见育肥猪应该进行伪狂犬病免疫的重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缺失 伪狂犬病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