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规模猪场饲养中猪业的防疫重点


新中国成立后,养猪业是在“防止疫病从外界传入”的不绝于耳的咛咛忠告声中发展的;养猪人对进场踏脚消毒,紫外线消毒,乃至沐浴更衣等“防止疾病从外界传入”的措施习以为常;更是对近十多年兴起的“防止疫病从外界传入”的新措施――“生物安全”也深信不疑,纷纷将猪场搬到没有人间烟火的地方。进门踏脚消毒换鞋,再紫外线消毒更衣,乃至沐浴更衣;饲养员与兽医人等如同与世隔绝般生活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荒茅之地,这就是我国养猪业“防止疫病从外界传入”措施的真实与理想的写照。遗憾的是人们践行了几十年,疫病防止了吗?非但没有防止,病种越来越多,死亡率越来越高,猪越来越难养。这是为什么?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猪的疫病病种少,重点是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养猪人对人工免疫接种不理解,强制性的人工接种HC等疫苗是兽医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六十年代中期由外国传入的烈性传染病后,“防止疫病从外界传入”的概念在养猪人脑中扎下了深根,加之后来不断有新病产生,“防止疫病从外界传入”的理念成了天律戒条。
  但是,事物在发展,系统在发展,特别是有生命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猪业系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果人们仍然以“防止疫病从外界传入”固化的诊断思维来防止猪场疫病的发生就会大失偏颇,事与愿违。
  1、猪与相关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共生成为主流
  1.1 许多与猪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由原来的绝对寄生(绝对致病)变为相对寄生或共生(相对致病)。例如猪瘟病毒在几十年前是绝对致病的,呈典型的急性病理过程。随后慢性病例增多,至今,几乎难见典型急性病例;随着猪体的适应与弱毒株的出现,猪瘟病毒与猪体共存的带毒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蓝耳病病毒的猪场污染率达90%,据官方统计,2007年一至五月我国蓝耳病的发病数不足五万头,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足见蓝耳病病毒总体上以与猪群处于共生的稳态中。新近研究表明,引发胃溃疡与胃癌的幽门螺杆菌会分泌一种物质,能延长感染细胞的寿命,使致共处稳态,难为药物消灭。 这种病原微生物与猪群的关系的变化,让我们在猪业生产中能够看到本来是广为流行的SI、TGE、乃至FMD只发生于几个栏,或一栋猪舍,然后嘎然停止传播,而难以见到以前的大流行。
1.2 系统论与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只要有猪,猪群中就有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存在,并且随着系统的进化,猪群中病原微生物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我国没有实行种猪扁桃体活体采样荧光抗体检测猪瘟病毒阳性淘汰制,因此猪场内存在猪瘟带毒猪的现象应是极普遍的;血清学检测表明PRV、PRRSV在猪群中的阳性率在90%以上;至于那些本来就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的病原菌,例如S.S,Pmc,APP, HPS,E.Coli等就更是附猪而存;无序的大量从国外引种,使我国猪群成为万国猪病的大汇展。应该说我国猪群是集相关病原微生物之大成者。
1.3 笔者在近年几十场次的接诊中,见到了链球菌病、猪瘟、伪狂、蓝耳病、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胸、附红细胞体病、支原体肺炎、大猪梭菌性肠炎、传染性胃肠炎、衣原体病、球虫病等,都无法找到从外界传入的证据;连SI也是如此,在一个猪场,一天内席卷一栋保育猪舍(300余头),又突然停止,过了一个多月,又突然发生于中猪舍,只波及十余个猪栏。B.C.Easterday等人在“猪流感”一文中指出:若干年来,推测带毒状态保存了SIV,造成动物间流行。。
Sergi Bruguera等人在2007年的第三届亚洲猪病学会论文中指出:猪流感更像一种地方流行性疾病。还指出:在仔猪转移到肥育舍之前,往往呈现SIV阴性反应,而在八周龄后,猪转移到肥猪舍后就会发生血清学反应变化。这个迹象清楚的表明SIV仍然留在育肥猪舍。Tomoyuki Tsuda等人指出:在亚洲许多国家该病(指HC)依然呈地方流行。J.C.Yao等人在调查中国45个猪场,2283份样品后指出:后备母猪是PRRSV的主要来源,无论在同一猪群中有没有具有传染性的母猪存在,PRRSV都可以在不同的饲养群间循环,这就使病毒在猪场中持续流行。上述事例与论述都支持这种论断。
1.4 许多猪场有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坐落在周边几公里乃至十多公里无人烟的地方,但未逃脱疫病的肆虐。这也反证了上述论断的正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免疫 病原 毒素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