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并发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近几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流行普遍,凡养猪地区均有该病发生。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极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临床常见的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发病的有猪瘟、猪链球菌病、猪水肿病、猪沙门氏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有的甚至几种病混合感染,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若诊断不确切、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
  病源及发生过程
  病原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支原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红细胞内及血浆中较少)引起传染性血液病。牛羊猫及犬科动物也能发生。其他动物发病,其诊疗方法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方法相似。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如受到了强烈应激因素的影响,如长途运输、恶劣的气候、饲养环境过度拥挤、卫生极差、突然更换圈舍及饲料因素的存在,可能诱发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但是,如果饲养管理良好,猪的机体具有功能健全的防御系统,机体与附红细胞体之间保持一种平衡,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当低的水平,不表现临床症状。本人与同事曾对某猪场数百头健康猪进行了抽样检查,采集血液样本上百份,进行实验室检验,均不同程度地检出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说明在猪在血液中查到病源并不一定发病。
  猪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分若干血清群及夹膜型。本病主要由C群、D群引起,少数为E、R、S、L等群引起。
  发病机理 猪附红细胞体病会引起由一种经凝集素来介导的或与之有关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但急性阶段引起的贫血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在猪附红细胞和红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红细胞膜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被遮蔽的抗原暴露出来或者已有抗原发生变化,这些抗原被自身免疫系统视为异物。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上膜上后,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并攻击被感染猪体的红细胞上膜上后,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是M型冷凝集素,它们是否沉积于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的凝集取决于0℃温度。在较高温度下,这种冷凝集素会从红细胞表面脱离,有时它会紧紧地附着在其表面。在临床上采集患附红细Y胞体病的动物血液样本时,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抗凝剂采血,环境温度低于10℃以下时,采集的血液常会发生凝集现象,将试管现象放置37℃恒温箱中10分钟左右,凝集现象就会消失。这种现象就是由冷凝集素的作用引起的,称之为假凝集现象。
  传播途径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吸血昆虫如:蚊、蝇、虱、螨、瘙、蜱及注射、外科手术器械等途径传播。垂直传播主要是由母猪及子宫感染子猪。公猪配种通过精液也能传播。
  流行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占猪病发病比例与季节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本病已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可能与传播途径的广泛性有关。  临床症状
  (1)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40.5℃~41.5℃以上)尿呈茶褐色或血红蛋白尿,有的毛囊出血,部分病例贫血,黏膜苍白、黄疸,持续感染的病例耳朵边缘能发生坏死。急性感染耐过的猪往往生长缓慢。由于被感染耐过的猪不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可能再次被感染发病。
  母猪可引起繁殖障碍,国外资料早已有记载,主要表现: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弱子。此外还有许多母猪出现怀孕延迟或不发情,有的母猪几次发情配种而不能受孕。
  (2)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临床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种类型。
  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以上,不食或少食,精神沉郁,呼吸迫促。腹下、四肢、耳朵呈紫色。有的呈游泳状,抽搐,转圈,突然倒地,最后衰竭,麻痹死亡。有的出现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
  慢性型:由急性型耐过猪可转为慢性型,或开始发病即为关节炎型或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程较长,食欲较差。四肢关节肿大、痛疼、跛行或不能站立。下颌淋巴结发炎肿胀,后期化脓破溃。
  病理变化
  (1)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变化可见:贫血、黄疸、血液稀薄、肝脏肿大,脂肪变性,有的呈黄棕色,胆汁浓稠。颈部、颌下常有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脾脏稍肿,胸腔、腹腔、心包有淡黄色积液。消化道内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2)猪链球菌的病理变化:急性型:淋巴结肿大出血,胸水增多,心包积液。有纤维渗出。肺充血、出血、水肿,有的有化脓灶。常见胸膜粘连,腹水增多,呈淡黄色,有纤维素渗出。腹腔脏器也常粘连。脾脏肿大、色暗、质脆。肾脏稍肿胀,充血或出血。肝囊充盈或变化不明显。脑及脑膜充血出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附红细胞体病 饲料 母猪 抗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