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保育舍生产管理


作者:J.F. Patience, A.D. Beaulieu, C. Levesque 和 C. Bench,大草原养猪中心 - 保育舍的营养和管理很重要,养猪生产者大多对此比较重视。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成本开销比较大。尽管保育舍的饲料消耗量小,但饲料的价格很高。

保育舍生产管理 - 作者:J.F. Patience, A.D. Beaulieu, C. Levesque 和 C. Bench,大草原养猪中心 - 保育舍的营养和管理很重要,养猪生产者大多对此比较重视。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成本开销比较大。尽管保育舍的饲料消耗量小,但饲料的价格很高。

介绍

如果不精心制定饲料预算,根据预算安排生产,1期、2期日粮供应过多,那么这一阶段每头猪增加1美元的成本是很平常的事;反过来,如果早期日粮供应不足,则保育期末体重又会下降,从而影响上市体重。

保育舍管理不当可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死亡率上升、保育期末体重下降、人工成本增加、治疗花费增加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期末体重下降。保育舍的良好管理可提高期末体重,进而提高出栏体重。我们发现保育期末体重每增加1kg,出栏体重就可以增加2kg。当然,不同猪场保育期末增重与上市增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会有一定的差异。

下列内容是大草原养猪中心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总结。尽管这些内容不一定全面,但我们希望能够帮您改善保育舍的管理,以便实现最佳的生产性能。

畜舍管理

温度
最近的研究表明,现在实行的温度标准对新断奶仔猪来说有些偏高。试验动物采用12~14日龄断奶、平均体重3.5kg的仔猪,试验过程中仔猪日增重为325g/天。试验采用压控开关,让仔猪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温度。结果,17日龄的仔猪设定的日平均温度为26.3℃,24日龄的仔猪为25.7℃,29日龄的仔猪为25.2℃。这些温度都低于当前普遍流行的标准,尤其是日龄最小的一组(图 1)。

需指出,不同小组的仔猪所设定的温度之间存在变异,从最低的22.9℃到最高的29.8℃之间不等。还需要指出,本试验猪舍中采用预热走廊,循环管道和独立加热器进行供暖。

Harmon等人所做的完全不同的试验也证实了这个结果(1997a,b)。他们在代谢室内测量不同温度下猪的生长性能和产热。他们采用13~16日龄断奶、平均体重4.4kg的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持续3周,平均日增重370g/天,采食量500g/天。他们的试验结果也支持在保育期开始采用27℃~29℃的温度。此后每两周降低1.1℃。

许多因素会影响新断奶仔猪的温度需要。比如有贼风或潮湿的情况下,就需要更高的温度。采食量特别低的时候温度也应适当提高,比如刚刚断奶的几天。然而,过高的温度会影响采食量。试验显示,目前流行的标准温度比实际需要偏高,结果降低了采食量,影响了生长。

在大草原养猪中心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仔猪在夜间喜欢更低的温度。在晚上10:00点到早晨6:00之间,仔猪选定的温度比白天要低大约3℃至4℃(图2)。

饲养空间
养猪实践规范所推荐的饲养密度为0.035m2/kg代谢体重。按该标准,20kg猪每头应占0.26m2,30kg猪每头应占0.334m2。我们进行了一项试验来研究0.23m2/头、0.28m2/头和0.33m2/头 三种不同饲养密度对仔猪增重的影响。对应于上述三种饲养密度,每栏饲养仔猪头数分别为16、20和24头。对于少于24头的栏位,我们把部分料槽遮挡起来,这样对于三种饲养密度,都是每个料位4头猪。

随饲养密度减小,期末体重呈增加的趋势。0.28m2/头的饲养密度下,期末体重可增加4.9%(1.4kg),0.33m2/头的饲养密度下可进一步增加1%(0.6kg)。另外,饲养密度降低后猪群体重均匀性也更趋一致。

假定饲养空间的成本是400美元/m2,那么把饲养密度从0.23改为0.28后,每头仔猪的饲养成本会增加20美元。这部分成本分摊到15年上,假设每年周转6.5次,资本收益率为15%,那么每头猪上增加的成本为0.67美元。进一步,假设保育期末1.4kg的增重可促成出栏时2.8kg的增重,生猪价格为1.50美元/kg活猪,则出栏时增重部分带来的收益减去相应成本为每头猪1.70美元。这说明,降低保育舍的饲养密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在0.28m2/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饲养密度,达到0.33m2/头,重复上述计算过程,发现每头猪的空间成本又增加了0.67美元/头猪。每头猪刨去饲料成本增加的收入增加为0.37美元/头猪,收益的增加无法抵消成本的增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其它 生长率 病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