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06年江西省猪病回顾及07年预测


自2006年6月份以来,我国的华南、华东部分省市普遍发生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为首的重大疾病, 该病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发紫、神经症状为主,行业人士普遍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病”。江西省发病更是严重,高峰期发生在7、8、9月份,进入冬季后逐渐趋于平稳。据报道,北方地区进入冬季以来,也出现了本病的流行。经过这样一次严重的疫情流行后,笔者对2006年的猪病流行特点进行回顾,同时预测2007年将要流行的猪病,以防重大疫情的再次发生,供广大养殖场及兽医工作者参考。
一、2006年江西省猪病回顾
(一)流行情况
据江西省某权威兽医机构对2006年1~12月份病猪进行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见下表:
从以上的基因检测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猪蓝耳病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猪瘟、圆环病毒2型,再次是伪狂犬病。从2006年全年发病情况来看,蓝耳病的发病率将近50%,若是针对于某个发病猪场来说,蓝耳病的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从这些实验室检测数据也可以表明当前猪病是以蓝耳病为首,继发或并发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病及其它细菌性疾病为主。
(二)流行特点
从2006年6月份开始出现大规模蓝耳病流行 江西省许多专家及中国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已将该病的病原确定为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毒株,它的毒力及传染性更强,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由此导致复杂的继发感染,使病情变得极其复杂,难于控制。
多种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严重 由于蓝耳病病毒会破坏肺泡巨噬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极易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使病情非常复杂。
一时难以用单一的措施控制疫病,很难平稳 一旦发生该病,难以有好的措施让病情快速稳定下来。很多接触过该病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似乎用什么药都没有用,又似乎什么病都存在。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同时进行对症防制,才有一定效果,例如继发猪瘟的紧急接种猪瘟苗,同时采取饮水投药,添加营养物质,增强抵抗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疫病流行时间长 当一个猪场发生该病后,一般1~2个月才能有所好转,很长时间才能平稳。例如2006年该病在江西省的流行先是中大猪发病,然后蔓延到仔猪、怀孕母猪,从一个猪群传播到另一个猪群,从一个地区传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猪场传到另一个猪场。所发蓝耳病流行时间非常长,很难在一个猪群、猪场、地区平静。
一次疫病可造成巨大的损失 只要发生了蓝耳病的猪场,将面临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并能在产房和保育栏里反复发病,难以平息。
(三)病原特点
江西省2006年猪病的病原以蓝耳病为主,并发或继发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弓形体、传染性胸膜肺炎。
(四)症状及病变特点
传播速度很快 该病传播迅速,大量的猪群发烧、厌食,趴在地上打堆。
明显的皮肤变化 发病初期全身皮肤发红,后转为耳尖、鼻端、眼睛、腹部、肛门、会阴部等发紫。
有典型的神经症状 倒地做划水样运动、抽搐等。这是因为蓝耳病病毒也具有嗜神经性,在病猪的大脑里可以检测出大量的蓝耳病病毒。
呕吐 胃黏膜充血、出血、胃溃疡。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 大量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等现象。
肺部病变 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水肿,有时病变不明显,有时呈现严重的多发性浆膜炎。
肾脏有出血点,脑膜出血
(五)导致江西省2006年疫病严重的原因
病原毒力增强 猪蓝耳病病毒发生了变异,缺少了30个碱基,使毒力增强。
免疫合格率降低 由于免疫不到位,免疫抑制病增多,各种应激因素等导致多种疫病的免疫合格率降低,无法保护强毒株感染,使多种疫病继发感染。
免疫抑制因素增多 据某权威机构检测几乎所有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都超标,再加上各种免疫抑制病的双重危害,严重破坏了猪体自身的免疫力。
防疫和保健工作的忽略或不合理 由于2005-2006年上半年养猪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很多畜主对猪只的防疫和保健意识大大下降,该接种的疫苗不进行接种,该添加的保健药物不再添加,使猪体内病原微生物大量蓄增,导致了严重疫情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免疫 母猪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