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病解疑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病的发生和流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除了猪瘟仍是猪的头号杀手外,多年前已被控制的猪弓形体等疾病又有抬头之势。要搞好生猪的疫病预防,就必须了解当前猪病发生的动向,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猪瘟:仍是头号杀手,诊防不容忽视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作为危害养猪业的头号烈性传染病,被定为国际检疫对象。在我国,由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应用,猪瘟一度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又有逐渐回升的苗头,而且多发的是有别于过去经典猪瘟的非典型性猪瘟,使该病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难,并再度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
  不要总以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操作不规范等,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也照样还发瘟。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育肥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对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即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免疫力。

  猪圆环病毒病:谈“圆”色变,综防为先

  在当今养猪行业里,已是谈“圆”色变。猪圆环病毒病可导致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和保育舍的仔培猪,5~12周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1991年在加拿大发现,1996年首次暴发,现已被各国养猪业公认为是危害养猪业的第一大疫病。
  严格消毒,将卫生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因为圆环病毒无囊膜结构,使很多的消毒药无效。而络合碘类却有强大的灭杀作用。减少应激因素,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保持舍内干燥,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猪群的免疫功能。每500千克哺乳母猪料中添加支原净100克,每500千克饲料加金霉素或土霉素240克,每月用药5~7天,断奶前1周或断奶后1个月的仔猪,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支原净50克,加土霉素或强力霉素100克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克、维生素C50克溶水50千克饮水。

  弓形体:老病复出,不可忽视

  猪的弓形体病应该说是一种“老病”了,但是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再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型,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现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药物治疗有效。

  感冒与流感:本质有不同,小病别小看

  猪感冒多因天气骤变、忽冷忽热、营养不良、体质瘦弱、露宿雨淋、寒风侵袭等引起,不传染其他猪只。猪患感冒后吃食减少,精神不振。体温40℃左右,鼻流清涕。有时咳嗽。耳尖、四肢下部发凉,被毛无光,大、小便一般正常。加强护理,几乎无死亡。
  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解剖病死的猪,发现病变以呼吸器官为主,可见上呼吸道(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出血,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或杂有血液。在肺的心叶、尖叶和中间叶出现鲜牛肉状病变,呈紫红色,多呈不规则的对称。肺病区膨胀不全,塌陷,周围肺组织发生气肿(外观呈苍白色)。肺门、纵膈淋巴结水肿、充血。
  无论猪的感冒还是流感,虽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实际上,猪得了这两种病以后,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发现后一般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继发感染。中兽医疗法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原则,可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母猪 饲料 坏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羊布氏杆菌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