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小规模猪场用药误区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一、不注意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
  在兽医临床上,合理的药物配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养猪场,只知道“有的药物相互协同可以增强疗效”,而忽略了“有些药物会互相拮抗而降低治疗效果或产生严重副作用及毒性”。部分养猪户一旦发现猪发病,不管是什么病,就2~3种药,甚至5~6种药混合一起肌注或拌料、饮水,这种错误的用药方式不但起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耽误病情,提高用药成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过于迷信新药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养猪场(户),受某些厂家对新药功效的夸大和“包治百病”口号的误导,购买使用兽药时也一味求新。由于养殖者过于迷信新药,一旦猪只患病,不管药物价格怎样,只要是新药,就应用,对一些本可以用常规药治好的疾病,却要花更多药费去购买新药。猪只疾病虽然治愈了,但由于人为地增加了用药的成本,在猪出栏时,就可能造成养殖亏本、平本或赢利不多。
   即使使用新药,也要合理选择,既要注意药品的更新换代,又要注意不盲目地追求新药,科学掌握和应用新药,同时开发老药新用途径。不管是新药或老药,只要能治好猪病,价格合理,无残留,就是好药,切忌乱用药。
  三、不对症用药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抗病原作用,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些养猪场(户),在尚未弄清病因的情况下,就胡乱用药,先是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乱用一通,一旦不行再用其他药碰运气,结果不但收效甚微,浪费了人力、物力,还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四、药物剂量不准确
  有的养猪场(户)在用药时随意加大剂量,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其实不然。随意加大用药量会造成药物中毒以及动物机体菌群失调,微生物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使潜伏在体内的病原菌和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出现定位转移,引发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过量使用抗生素,会把机体内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都杀死,此时外源性病原菌就会顺利地通过口腔、呼吸道等进入体内,引发外源性感染;机体内有许多微生物有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能力,当这些微生物受到抑制,则引起机体维生素缺乏症。 另外,一般药物按常规剂量使用即能达到治疗或预防目的,盲目加大剂量,则人为造成用药成本增加。当然也不是剂量越小越好,如果小于最小的用药剂量,不但不能杀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五、不按疗程用药
  任何药物都有其规定的疗程,疗程过短,会使动物体内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或维持时间达不到要求;但超过规定疗程,可使动物的体液、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动物其他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患猪恢复正常后,应继续用药2~3天。磺胺类药物不可连续应用超过1周,一般以3~5天为宜,如需继续用药,需停药3~5天后再应用。
  六、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
  大多数用户都知道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机体免疫失败,在接种疫苗时避免使用抗病毒药物,而往往误以为抗菌药物对疫苗没有影响,在使用疫苗前后还在继续应用抗菌药物。其实某些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动物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抗菌药和磺胺类药物还可杀死细菌疫苗中的各种活菌,使菌苗的免疫失效。
有些养猪场为防治各种疾病,在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机能紊乱、菌苗变质,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应答。
  七、忽视综合防制
  控制猪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疫苗和药物防制固然重要,但理论和实践证明,任何药物和疫苗都没有100%的保护率,所以应用疫苗和药物防制疾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综合防制措施。
  要防止猪病治疗后不久又发生类似的传染病,除了按有关规定使用疫苗和药物外,还要认真对待康复后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科学饲养,猪场内外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杀灭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病原菌侵袭猪群,以免造成重复感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剂量 病原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