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当前猪病的混合感染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2006年5月下旬以来,江西省许多地方的猪只陆续大规模严重发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给许多猪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许多散养户及中小型猪场的小猪、中猪死亡率达到70%左右。据笔者了解,相邻省份也有此种情况出现。根据江西省该次猪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情况来看,笔者结合专家的诊断认为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的再次流行,与2001年本病在江西省大型猪场的大流行,特别是2004年本病在江西省中小型猪场大流行的格局基本相同,其高致死率主要与圆环病毒、猪瘟等病的继发感染有关,在不同地区,不同猪群所表现的其它继发感染非常之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一、本次猪病流行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猪病的发病猪具有较多神经症状,如突然倒地侧卧,作划水样运动,全身抽搐、痉挛等,死亡率高,来不及进行药物治疗,母猪死亡较多,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苗紧急注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明显升高(紧急注射进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苗的也不例外),往年80%的猪只注射疫苗后有效,20%无效,而今年反之。有资料表明,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比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毒力更强。前几年试验结果表明,江西省一些猪场的猪只存在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该病患猪的耳、鼻、眼睛、乳头、颈腹侧、阴门和腹部等部位的皮肤呈蓝紫色,据资料显示这是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皮肤病变。早在1997年美国就报道了超强毒力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有时称为母猪流产和死亡综合征),流产率10%~50%,母猪死亡率高达10%,有中枢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和倒向一侧。因此,江西省多名专家推测,本次猪病的病原有可能是欧洲型毒株或美洲型超强毒株,或两者兼而有之。这有待兽医病原学者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二、诊断本次猪病的依据
总结历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爆发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以下要点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在江西省,几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似乎均始于端午节前后。在自繁自养的母猪场,虽然各类猪群都有发病,但以乳猪和保育猪死亡率最高,疾病延续时间较长,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短时仍难于见效;在乳猪具有明显猪瘟病变的情况下实行猪瘟超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反而升高,不得不停止猪瘟超免。在一些管理和其他猪病免疫到位或病原相对较少的猪场,见许多具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的病猪死亡后,剖检时却看不到任何眼观特异性病变,国外资料认为无明显病变就可以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人对此也深有同感,在取病料送实验室进行PCR检测后均证实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后,在不同的猪群有其自身的症状,概况起来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多数厌食,流感样症状(咳嗽、呼吸加快、流鼻涕),皮肤发红或耳呈淡蓝色,繁殖障碍等(注意,在不同类型的猪群以上症状并不能都见到),但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破坏免疫系统后继发的猪病名目繁多,导致在一个猪场可以看到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看起来又像这种病,又像那种病,以至各家诊断的结论都不相同,众说纷纭,甚至陷入迷雾,许多专家认为,这正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特点。
三、对本次猪病几种主要诊断结果进行鉴别讨论
1.与猪流感的鉴别讨论
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速度快,又具有流感样症状,加上病原化验检出了流感病毒,因此,自2001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大流行以来,就有将本病诊断为猪流感(或变异型猪流感)的说法,本次发病也不例外。但迄今尚无资料证明,猪流感突然发病、迅速康复、发病率100%,死亡率通常低于1%的基本规律已经改变。令人费解的是强毒力的“变异型猪流感”,其死亡率可大幅度突破原来的概念,但其“闪电式”的发病规律应该更加明显,要么快速死亡,要么快速康复。而目前发生的猪病是在一个场内从一个猪群逐步向另一猪群扩散,特别是进入保育舍和产房后更是难于清除,整个病程延续1~3个月,死亡率不等,远非猪流感能够解释,猪流感是速战速决,但是本次发病在一些地区的大小猪群无一幸免的情况下,唯独做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苗免疫的猪群稳定或基本稳定,笔者认为绝不是猪流感病毒对这些猪群的恩赐。从抗病毒感染免疫学角度更容易证明这一点,动物体对病毒侵染的最初免疫应答是产生α干扰素,且经常伴随产生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细胞介素1。流感病毒引起机体在肺部有效的表达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并且在1周内能快速消灭病毒的感染。但是对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初期免疫应答却近乎为零,感染并不引起1型干扰素在细胞内或细胞外的表达,所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程长且难于防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病毒 伪狂犬病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