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一起猪流感的临床诊治体会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编者按 2005年10月26日到11月6日,云浮市某个体养猪场全群猪出现大幅度减料、体温升高、初期流鼻涕、打喷嚏、阵发性咳嗽,随后呈现腹式呼吸,卧地不起,部分病猪皮肤苍白、黄染的疫病,饲养户以一般性细菌感染进行施治,未见显著效果,先后死亡25头。经流行病学、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流感、部分猪继发附红细胞体病。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猪逐渐康复。
  初春季节,正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时期,但大部分养殖户对该病认识不够充分,发病后往往措手不及,或者采用错误的防治方法,延误了时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发病情况
  该猪场靠近公路边、山坡下,经常有亲戚朋友串门,防疫消毒工作差,猪舍通风不良,清洁卫生一般,发病猪70天龄、体重30公斤左右。该批猪199头,2005年10月26日开始有少数猪只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现象,随后采食量急剧下降(10月25日之前数天每头每天采食2.41公斤,26日下降到2.01公斤,27日下降到0.82公斤,29日降到最低0.41公斤),发烧,不愿起身,29日饲养户对猪群中169头精神差的病猪肌肉注射了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青霉素,一部分病猪开始表现皮肤苍白、黄染,30日上午采食量有所回升(头均采食量0.88公斤),但到下午病猪基本上停食,11月2日通过兽医人员联合会诊,重新制订了防治措施并监督养猪户严格执行到位,11月3日开始采食量逐渐开始回升,11月6日恢复到正常,全程发病率85%(169/199),共死亡猪只26头,死亡率13.1%(26/199)。
  
  症状与病变
  病猪病初有少数猪只打喷嚏、流鼻涕,从眼、鼻中流出液性至粘性分泌物,眼屎增多,随后体温升高(39.8-41.5℃),精神沉郁,采食量急剧下降,阵发性咳嗽(湿咳)、腹式呼吸,卧地不起,驱赶后移位又躺下,部分严重者(12%左右)反应差或无反应,其中有15%左右的病猪皮肤、可视粘膜先后出现苍白贫血、明显黄染,耳廓与四肢末端暗红,手感温度较其它地方低,有5头严重病猪出现了耳廓坏死,都以衰弱死亡告终。
  病变主要在呼吸道与肺脏,病猪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胸腔蓄积多量液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明显,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肺的病变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颜色紫红,坚实,肺间质增宽并出现炎症变化。另外,全身苍白、发黄的病死猪剖杀时血液不易凝固,颜色暗红,全身发黄的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黄染,皮下、全身主要器官大多黄染,肺脏除有上述“紫红色的病变区”外也呈现黄染表观,肝脏黄染严重,上面有灰黄色的坏死灶。肾脏也表现黄染。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诊怀疑为猪流感、继发附红细胞体病,采了3头病猪病料(扁桃体、肺脏、脾脏、肝脏、肾脏、淋巴结)送有关猪病检测中心进行细菌分离,未见致病菌生长;取扁桃体、肾脏组织做冰冻切片猪瘟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结果阴性;采全血(做抗凝处理),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到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8.5%,采10头病猪血清检测猪流感H3抗体呈阳性。综上确诊为猪流感、部分猪继发附红细胞体病。
  
  防治措施
  1、加强熏蒸消毒 在发病期间用冰醋酸(199头猪的栏舍可用2公斤冰醋酸)熏蒸消毒,按3:1加水,分多点进行,连续熏蒸10天。猪场外周包括主干道用10%石灰乳+2%烧碱进行消毒,3天1次。
  2、加强护理 加强猪群保暖工作,杜绝早晚冷风侵袭,尽量隔离病猪让病猪舒适静卧,给病猪饮喂足量清水,煲稀粥(并混一些饲料,在其中添加一定量的葡萄糖、多维素、赖氨酸、食用酵母等)喂病猪,少喂多餐。
  3、大群对症治疗、抑杀病毒 控水2小时,让病猪群尽量多饮扑热息痛水,1天4次,每次2-3小时;并用扑热息痛水拌饲料成糊状料少喂勤添,每隔3小时清理1次余料。
  4、防止继发感染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尼可苏+葡萄糖+多维素防止细菌感染、抑杀附红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柴胡 病毒 饲料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