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规律及其防制策略



  此外有些品种的猪也对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具有遗传易感性,因此在诊断和控制PRDC时也要考虑遗传方面的因素。

四 猪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和PRDC发病的一般规律

A.猪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正常情况下猪的呼吸系统具有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特殊结构,只有当这些结构遭到破坏时才可能发生感染,引发PRDC。
猪的呼吸系统的防御成份
  l 鼻毛
  l 鼻腔结构
  l 鼻腔粘膜结构
  l 粘液:含有干扰素,乳铁蛋白,溶菌酶,补体等;此外还具有黏附作用,
  l 体液成份
  l 细胞成份:T细胞,B淋巴细胞,粒细胞等
B.PRDC发病的一般规律
  尽管PRDC的病因非常复杂,但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还是有规律可循,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以及和国内外许多临床兽医的交流,对PRDC的发病规律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认识。
A.PRDC的表现形式:
  1. 一般为混合感染
  2. 多为继发感染
  3. 也有联合或协同感染
  4. 也有先联合感染再继发感染
  5. 多系统感染,病变严重
B.PRDC的感染和发病规律
  1.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容易继发猪肺疫和PMWS
  2. 肺炎支原体联合PRRSV感染后一般容易继发链球菌感染,导致仔猪高死亡率
  3. 伪狂犬病毒感染后一般继发APP
  4.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后容易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AR)
  5. 存在PRSSV或PRV或SIV或PPV或M.hyo时圆环病毒2型容易增值引发PMWS
  6. PMWS发生后最容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C.PMWS的发生的三大前提条件
  1. 钥匙病原的协同作用
  a) PRRSV(蓝耳病病毒)
  b) PPV(猪细小病毒)
  c) PRV(伪狂犬病毒)
  d) SIV(猪流感病毒)
  e) M.hyo(肺炎支原体)
2. PCV2的存在和增值达到一定的数量
  a) 首先猪的肺部巨嗜细胞中要有PCV2存在
  b) 仔猪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
  c) 只有当PCV2的数量达到发病的域值才可能导致PMWS
3. 环境和管理应激因素的刺激
  a) 连续生产模式
  b) 拥挤
  c) 并圈或转群
  d) 抓猪打针
  e) 免疫刺激(尤其油佐剂的刺激)
  以上三方面的条件同时满足时PMWS就会发生,因此要有效预防PMWS应该全面采取措施,细化管理,减少发病条件,从而降低PMWS的发病的可能性。

五 PRDC的综合防制措施
   那些长期使用某些抗菌素类药物的农场一旦发生PRDC,其药物防制继发感染的效果很不理想。由于PRDC的病因与症状的复杂性以及继发感染的严重性,加上许多病原体还没有理想的疫苗,使得PRDC的控制难以取得很好效果。因此,要有效预防和控制PRDC,必须按照PRDC的发病条件和发病规律进行综合控防。综合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管理,控制和净化钥匙病原;减少继发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改善环境和减少应激。具体控制策略分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血清学调查,查清病原
   1. 采集各阶段猪的血样,化验后建立档案,以备查询
  l 哺乳仔猪 10头
  l 保育猪 10头
  l 30-60kg肥猪 10头
  l 怀孕60-90日龄的母猪 10头
  l 哺乳母猪 10头
2. 主要检测是否存在以下病原
  l PRRSV蓝耳病病毒
  l PRV伪狂犬病毒
  l PCV2圆环病毒2型
  l HCV猪瘟病毒
3. 血样收集时,固定猪只后(如图)通过前腔静脉采集

步骤二:设备和生产管理调整,减少应激

  1. 全进全出(AIAO)管理,分区进行生产
  l 连续生产方式永远不能控制猪场的疾病
  l 最好实施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将猪场分为三地或两地进行生产,本场内连续生产的全进全出也要做到分区生产

  2. 产仔母猪保健,保障充足优质的母乳,夏季为了避免母猪的MMA(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无乳综合征),应该在母猪产下第二个仔猪时给母猪进行输液保健:
  l 第一瓶500ml的糖盐水(葡萄糖5%,氯化钠0.85%)中加入鱼腥草20ml
  l 第二瓶500ml的糖盐水加入20ml维生素Vc和少量的氧氟沙星
  l 第三瓶500ml的糖盐水中加入适量的阿莫西林,最后100ml时加入2ml的缩宫素

3. 断奶当天母子隔离饲养:
  为避免母源性病原微生物传给仔猪,断奶当天最好将母猪转移到配种车间,仔猪转至保育舍进行过渡饲养,过渡饲养可以有效防治应激和下痢的发生,具体过渡办法如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母猪 病毒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