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中西药结合防治猪瘟并发附红细胞体病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猪瘟多以非典型猪瘟为常见病型。同时猪瘟又常与仔猪副伤寒、伪狂犬病、喘气病、猪肺疫、水肿病、白肌病、PRRS等混合感染,造成病变与症状的复杂多样化,给临床诊断与防制带来诸多不便。而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国许多省市的猪的一种以无名高热、贫血、黄疸为特征,用多种抗生素及化学药物治疗无效的流行病。在兽医临床上,常将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慢性猪瘟,从而造成该病的流行,导致了猪群(仔猪尤甚)大批死亡。据王宝琴等报道,自2001年7月在粤西地区首次发现猪红细胞体病以来,流行广泛,猪只感染率已高达60%~90%。马海利等从山西省晋中、太原、大同、阳泉等地市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的猪只静脉采血1702份压片镜检,均检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100%;笔者也曾对豫、鲁、皖等省区部分猪场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以豫东、鲁西南、淮北等为中心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病,不仅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而且还与其它疾病并发或继发,造成了症状多样化及病变复杂化。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亚急性、慢性患猪,治愈率可达86%以上(仔猪除外)。?

1 发病情况?

1.1 豫、鲁、皖地区曾不时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于2周左右得到控制,发病猪只95%预后较为良好。而同年8月,山东省莘县某猪场225头猪,先后发病的120头,出现精神沉郁,恶寒怕冷,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冷水。经用抗生素、贝尼尔、血虫清治疗后,效果不佳,先后造成65头猪死亡。据临床统计,发病率为55%(120/225),病死率为54%(65/120)。?

1.2 河南省周口市某个体养猪户喂养的猪群发病,9月2日下午有2头仔猪体表发红,体温在41.5℃左右,采用氨基比林、瘟毒120治疗,但效果不佳。9月5日,发病猪已达60余头,多表现为食欲不振,饮水增多,出现明显消瘦,贫血,黄疸,粪稀薄,混有血样黏液。个别病猪粪干燥,呈算盘珠状,死亡35头。其中吮乳仔猪发病率为95%,育肥猪发病率为62%,种母猪有3头发病,经会诊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后,于9月15日使疫情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毛乍,弓背,喜卧,体温多在40.5~42℃之间,多数消瘦,贫血或黄疸,运步无力,食欲不振,饮欲增加,体表发红,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急促,个别呈稽留热型者很快死亡,同一圈的猪只,有的腹泻,有的便秘,恶寒颤栗,挤堆而卧,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鼻、前胸及后腹部皮下,可见紫红色斑点,指压不退色,眼睑水肿,可视黏膜呈黄红色,眼眵增多,严重者呈侧卧游泳状,触之尖叫,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极度虚弱。幼仔猪呈现全身阵发性颤抖,或倒地痉挛,或盲目狂奔,蹦跳如霹雳舞样等症状,病猪多于发病后2天内死亡。个别耐过者,生长发育迟滞,成为僵猪。?

3 剖检变化?

3.1 急性死亡的病猪,体表呈不规则片状紫红色,血液稀薄;淋巴结切面多汁湿润,有出血现象;心肌变软,心室扩张,内存多量凝固不良的紫红色血凝块;肺呈现炎性水肿,心叶、尖叶部分出现暗红色肝变区;肝、脾轻度肿胀,脾尖端及边缘有大小不一隆起的暗红色梗死灶;肾呈土黄色肿胀,可见出血点;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盲肠、结肠黏膜上的淋巴小结明显肿胀坏死、脱落,形成多发性溃疡肿。浆膜、黏膜及皮下脂肪有出血和黄染现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附红细胞体病 饲料 种母猪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