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如何防治仔猪黄、白痢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仔猪黄白痢是养猪场广泛存在的常见病,不仅给养殖业带来大量的药物开支,还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大肠杆菌菌群多、抗原结构复杂(O抗原、H抗原、K抗原),加之地方差异,控制难度较大。

  1 流行特点

  黄痢主要发生于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同窝仔猪发病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也很高,有时可使全窝死亡。白痢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多见,一窝仔猪中陆续或同时发病,每当气候变化(如雨雪、寒流等)时,发病数量显著增多。

  2 病因

  黄痢的传染源是带菌母猪。病原菌随粪便污染环境、饲料、饮水用具、母猪皮肤及乳头,仔猪由于吮吸及到处舔(墙、地、栏和母猪皮肤等)而感染。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腹泻。病仔猪又构成新的传染源,致使疫情经久不断。

  饲养管理和卫生方面的不良因素是引起白痢发生的重要原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好:饲料质量差、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缺乏运动等,都可引起母猪体质减弱和消化不良,不能正常泌乳(或多或少,或浓或稀),致使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病。猪舍阴暗潮湿,粪便不及时清扫,圈舍太小、拥挤等都会降低仔猪的抵抗力而发病。母猪乳头太脏,给水不足,仔猪喝粪尿水及脏水等,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临床症状

  黄痢仔猪的主要症状是拉黄色、水样粪便,内含凝乳小块,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急性者不见下痢,身体虚弱,最终昏迷死亡。

  白痢仔猪粪便呈白色、灰色或灰褐色,粥状,有鱼腥味,有时粪中混有气泡。病初体温不高,精神尚好,有食欲。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下痢可逐渐加剧,精神差,食欲减退或废绝,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引起死亡。

  4 防治措施

  仔猪黄痢、白痢应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从以下各个环节入手。

  4.1 减少感染的威胁

  提倡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建立产房和怀孕母猪产前产后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解决猪合排污问题,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平时做好圈舍、环境的卫生及消毒工作。母猪产前5天将产圈清扫干净,进行消毒。临产当天,把每个乳头挤掉乳汁少许,以冲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同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乳头。产后要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10~15天再用消毒剂带猪消毒1次。

  4.2 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仔猪的健康状况,应合理调制饲料,饲料品质要好,营养要全面,以保证母猪泌乳量的平衡,防止乳汁过浓或过稀。

  4.3 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和防寒保暖工作

  仔猪的适宜温度因日龄的长短而异,生后1~3日龄为30℃~30%,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初生仔猪要吃到足够的初乳,要尽早开食补料,促进其消化器官的早期发育,同时要在日粮中适当添加酸化剂(如柠檬酸),有效调整胃肠道pH值,使整个胃肠道保持一个理想的酸化环境,从而全面提高仔猪的消化机能和抗应激能力。

  4.4 使用活菌制剂

  近年来用活菌制剂预防仔猪下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如调痢生治疗仔猪黄、白痢有很好的疗效,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剂量口服,每天1次连服2天。应当注意,在给猪投服活菌制剂后应禁用抗菌药物。

  4.5 注射疫苗

  黄、白痢常发地区,怀孕母猪产前20~25天可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该苗对怀孕母猪安全、无副作用,对仔猪黄痢的保护效果显著。另外,大肠杆菌多价菌苗也对仔猪黄白痢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1~2日龄、14~20日龄给仔猪接种本地菌株苗。

  4.6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仔猪一旦发生下痢,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药敏试验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庆大霉素,每日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万单位,连用2~3天;痢菌净按每千克体重19~25毫克口服,每日两次,连用2~3天;也可选用氟哌酸、磺胺类药物。严重时可选用上述药物进行腹腔注射(在倒数第二乳头处,偏离腹中线斜向上注射)或穴位注射(后海穴、在尾根下肛门上方的凹陷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抗原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