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仔猪早期断乳应激综合症的产生因素及防治措施




初生仔猪通过吸入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在生后第一周效价最高,到第3周下降到最低水平。仔猪在10d龄以后才开始自产免疫抗体,到30~35d龄前还很少,直到5~6月龄时才达到成年猪的水平。因此,仔猪3~4周龄时是仔猪抗病力相对最弱的时期。另外,断乳应激会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引起仔猪抗病力差,从而使仔猪容易拉痢和生病,导致断乳应激综合症的产生。

1.3 环境及共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仔猪由条件较好的产房转移至条件较差的保育房中所产生的不适应。此外,断乳后的免疫、断尾等都会增加断乳应激的程度。

2 断乳应激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2.1 改进断乳及饲喂方法

为降低仔猪断乳的应激程度,温和式断乳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即对哺乳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一般从一周开始进行诱食)和断乳前减少母乳的供给,迫使仔猪断乳前就能进食较多的补助饲料。研究表明,在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中,至关重要的是断乳后的采食量,并非断乳日粮或断乳重。到断乳日龄时,将母猪调回到配种母猪舍,仔猪仍在分娩舍饲养一段时间,待其适应后再转入保育舍,这样一来可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

2.2 改善饲料品质

由于仔猪生理特点,其消化道发育的不完善,酶体系的不健全等都要求在日粮品质上进行改善。日粮品质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基本营养成份的改善和添加剂的使用两方面。

2.2.1 基本营养成分的改善

饲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改变主要考虑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适口性、氨基酸平衡和是否有免疫保护等,以及应用一些优质原料,提高断乳仔猪日粮的可消化性,降低其抗原性。作为我国猪日粮的主要原料豆粕含有抗营养因子。豆粕中的球蛋白、β—聚球蛋白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仔猪肠道发生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其可引起断乳仔猪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和小肠绒毛大量脱落。这是导致断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目前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利用膨化挤压技术破坏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和过敏性物质,提高香味和适口性来提高大豆在仔猪日粮中的使用量。另外,如条件许可,可适当减低大豆的使用量,通过添加其他原料来满足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如血粉、乳粉、鱼粉以及近年应用较多的蚯蚓粉等。此外,通过平衡必需氨基酸来降低粗蛋白量也是减轻腹泻的有效途径。董国忠等证明通过平衡多种必需氨基酸减低饲料的蛋白水平,可使日粮的抗原作用减低,也可使大肠的腐败作用减低。为适应仔猪的生长需要断乳仔猪日粮中还应适当添加油脂,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应用乳清粉、乳糖等,满足仔猪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需要。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乳清粉的使用不仅可提高淀粉酶、胰蛋白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还有利于维持肠道的微生物平衡。同时还应满足断乳仔猪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要。现已初步证明高铜、高锌可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高铜和高锌的使用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和对自然界的污染问题。

2.2.2 添加剂的使用

为提高早期断乳仔猪的采食量,弥补消化酶和胃酸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在早期断乳日粮中普遍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有酸化剂、调味剂、酶制剂等。近年来提出的益生素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作为一种活菌制剂通过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酶、氨基酸及一些未明的生长因子来增强动物的抗病力。

3 结束语

仔猪的早期断乳对养猪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断乳后对仔猪的生长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科研工作者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益生素的提出和使用又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必将成为以后研究的热点。
黄思梅,韩春艳(嘉应学院 生物系,广东 梅州 514015)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母猪 大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