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我国的猪业也正向规模化的集约化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有技术、重科学管理的业内人士,正是这些站在风头浪尖的勇士,引导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养猪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仍有一部分养殖户迷失了方向,给猪场带来损失,应引起重视。
一、思想“懒”了
长时间的养殖多年的辛勤劳作,从心理上萌发了惰性,以为养殖就这么回事,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从而不思进取,不去了解当前的养猪形势,不去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得过且过,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一直在原来的水平上徘徊,甚至出现猪越养越差的现象。
二、保健不做了,消毒淡化了
消毒是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的病原体、切断疾病流行的有效途径。有的养殖户认为养猪这么多年,消毒也没见有什么效果。于是认为消毒只不过是形式,又麻烦又费钱,干脆省略,消毒池、消毒设施成了摆设,有的老板“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认为消毒只是工人的事,自己不会给场带来病菌,平时开车回厂,长驱直入,一旦发病只会仰天长叹:“上帝呀,救救我吧!我这个场怎么老发病呢?”
“保健是追求时尚,是药物代理商的一种误导”,“一两个人得了感冒,难道全中国人都吃药?”在这种错误观念引导下,保健不做了,平时不进行药物预防,使一些疾潜伏在猪群之中,而治疗病猪时,急功近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物,降低了猪群的生长性能,经济效益下降,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鼠目寸光,忽视了节约
利润是靠一分一分的小钱积累而来的,养猪本身就是一种微利行业,必须精管细养才能赚钱。有的老板在建猪合时,为了一时省钱料槽设计不合理,为了省事,不管“少喂勤添多均料”的原则,一天的料一次加完,浪费惊人。
“全场灭一次鼠,要花几十块钱,”于是灭鼠药不买了,老鼠也不灭了,老鼠在场里,降生养息,繁殖后代,鼠比猪多,场里成了老鼠的乐园。料房的麻雀成群,“唧唧喳喳”唱着欢快的歌曲,抛开老鼠、飞鸟容易传播疾病不说,单单消耗饲料这一块就是惊人的。据统计,一只老鼠十只麻雀每天均消耗0.2斤饲料,一个工厂按200只老鼠和1 00只麻雀(有的场远不止这些)计算,每天要消耗42斤饲料,一年就消耗:42×30×12=1 5120斤,每斤饲料平均按0.7元计算就是10384元。
“通灭几百块钱一瓶,人还不用那么贵的药呢!”“胖球?加一星期,成本太高。”“猪就是猪,无非就是身上痒点,难受点而已。”于是驱虫药也不买了,虫也不驱了,“为了降低成本嘛!”殊不知寄生虫不仅能经常给猪带来疾病,还可使饲料利用率下降l 0%,死亡率增加30%,日增重减少20-50%。
四、日常管理松懈
“吃饭要吃好,喝酒要喝倒”,整天昏昏乎乎,平时多观察、多看的习惯消失了,生产记录没有了,场里冬天粪便成堆,猪合内氨气熏天;夏天粪水横流,苍蝇漫天飞舞,这种环境中养猪不生病才怪呢。猪发病了,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盲目用药,给生产造成损失,有许多疾病(如副猪嗜唧血杆菌)只要留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不会造成多大损失的。
对饲料房原材料疏于管理,磨料时不按正确的流程工作,配合饲料保存时间过长,饲料质地不匀,维生素、矿物质损失严重,造成营养缺乏,对进场的原料(如麸皮、豆粕、鱼粉等)没有有效的品控措施,或贪图便宜购买劣质物品,“我的猪最近体形越来越差了,怎么光吃不长昵?是不是预混料有问题了?”结果一化验豆粕,“哇,3 3个蛋白。”
“中国有的是人。”只看到员工的缺点,看不到工人的长处,哪个工人稍有不是,“走吧,工资的没有。”频繁地更换饲养员,这不仅因个人的饲养管理差异给猪群造成应激,更重要的是新员工饲养技术不熟练,各项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并缺乏对整个猪群的了解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疾病信息。
五、引种盲目,免疫不合理
有的老板引种时不考察种猪场的实力,不考虑该场的猪群的健康状况,认为哪里的种猪都一样,哪里便宜就到哪里引,“东打一枪,西杵一棒,”到处引种,结果给场里带来很多疾病。
防疫上不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偏听偏信,盲目迷信疫苗的作用,随意加大免疫剂量,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及自家苗,有的免疫种类过多,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败。有的业主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本来应免两次的疫苗只免一次,不注重基础免疫,导致抗体水平低下,各种疾病纠缠不清,有的甚至用七联苗。殊不知每一种免疫的产生都需要机体的蛋白质做基础,多联苗产生抗体,需要机体更多的蛋白质做基础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再则,多联苗之间互相干扰,常常没有单苗效果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2-03/13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