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当前我国猪传染病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2004年,畜牧业的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国畜牧兽医战线的广大干部经过艰苦努力,有效地扑灭了 16 个省 ( 区、市 ) 发生的 49 起禽流感疫情,打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畜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促进 2004 年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4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 7250 万吨,比去年增长 4.6% ;奶类生产量 2300 多万吨,增长 25% 以上;禽蛋产量 2700 万吨左右,有所增长;饲料产量约 9300 万吨,增长 6.8% 。畜牧业产值首次突破 1 万亿元大关,占农业总产值的 33% 。猪肉价格全年在历史高位运行,农民养一头商品猪获毛利 200 ~ 250 元,比去年增加 50 元以上,养猪效益是近几年来最好的。

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存栏、出栏总量世界第一,猪肉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 46.7% 。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养猪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 ( 养猪业 ) 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 ( 养猪业 ) 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 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 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 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据农业部 1996 ~ 1990 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动物传染病有 202 种之多,其中 80 年代发现的新病达 17 种 ( 传染病 15 种,寄生虫病 2 种 ) 。这 17 种传染病中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 90 年代以来又新发现传染病 10 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 2 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 5 号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新旧传染病已是我国较大范围内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真可谓旧病未除,新病又增,防不胜防,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1.3 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诊断和防治更加困难

近些年来,在养猪实际中,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猪群中发病,常常不是某单一的病原体引起,而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即常称的共感染,其结果造成猪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病原感染中,既有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细菌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甚至有病原 ( 病毒或细菌 ) 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共同发病的现象。近些年在养猪临床中,经常见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 2 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 2 型、猪瘟病毒与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与猪圆环病毒 2 型的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 2 型的三重感染的现象。据杨汉春教授近年对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死亡猪只 57 份病料的检测,结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 2 型二重感染占 54.4(31/57)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二重感染占 10.5%(6/57) ,猪圆环病毒 2 型与猪伪狂犬病的二重感染占 14%(8/57)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 2 型和猪伪狂犬病的三重感染占 10.5%(6/57) 。在临床实际中,还可见到猪肺炎支原体 ( 猪气喘病病原 ) 、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或三重感染,或者这几种细菌病原体与前述几种病毒病的病原体多重感染,这种细菌间或细菌与病毒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在这些病原污染的猪场,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现场也难以确诊,防治效果也很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谓巨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病毒 免疫 细菌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