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1 病的发生与诊断

?

在甘肃河西地区某猪场的15~2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生一种严重死亡的传染病,发病的哺乳仔猪多数为初产母猪所产,其临床症状是以拉稀、皮肤紫斑及神经症状为特征,剖检病死猪和濒死猪,发现下颌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肾脏质地发黄表面有小点出血,脾脏梗死和胃肠出血等病理变化。据此情况,笔者诊断为“乳猪的非典型猪瘟”,同时采取病料送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实验室检验,结果与笔者诊断相符。由于及时地采取了紧急防制措施,严密地封锁了母猪舍,疫情未再扩展,仅在保育舍的经正常免疫的60日龄的两头仔猪发病,临床表现高温、拉稀、咳嗽、喘气、腹式呼吸,经剖检诊断,一头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瘟混合感染;另一头为猪气喘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

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死亡哺乳仔猪190头,病死率高达34.67%(190/548),但该场的其他猪未见疫情。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用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瘟间接血凝抗原,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看出,用猪间接血凝检测经产母猪血样,其血凝抗体呈阳性者为73.91%,而初产母猪为57.14%;经产母猪所产的7~21日龄的哺乳仔猪,其阳性率为77.27%,而初产母猪所产的6~20日龄的哺乳仔猪阳性率为45.00%,后备母猪(50~70kg)的血凝抗体阳性为60%(6/10),断奶后仔猪(10~20 kg体重)的血凝抗体阳性率仅为29.41%(10/34)。经产母猪所产的乳猪的凝集抗体较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阳性率高35.43个百分点,据此,初产母猪的保护率很低,可能是哺乳仔猪暴发猪瘟的原因之一。也可能与猪群中存在着混合感染或免疫抑制有关。曲菌病。而且用分离菌株制成灭活菌苗给该牛群进行免疫接种,已使牛群的流产现象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

3.3 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对牛布鲁氏菌病采取检疫、隔离及淘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然而,近几年有些奶牛场妊娠母牛暴发流产、死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和不育等繁殖障碍性疾病。据我们调查了解,在我省牡丹江以东的布鲁氏菌病基本得到净化的一些农场的部分牛场,近年来不断出现妊娠母牛发生流产现象,且布鲁氏菌抗体为阴性。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胎儿弯曲菌所致,因此,有必要对本病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以便有效地加以防制。?

2 紧急防制措施 ?

2.1 确诊为猪瘟之后,立即对发病舍的母猪及乳猪及时地进行了紧急接种猪瘟疫苗,1周之后用中牧成都厂生产的抗猪瘟疫苗进行全面的紧急接种(仔猪2~3头份,母猪、公猪、种猪4~5头份),又一次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牛体的反应苗全面接种。

?

2.2 封锁发病猪舍,舍内每天进行彻底消毒,派专人管理。

?

2.3 全场所有猪舍、环境及道路进行严格彻底消毒。由于封锁、隔离、环境消毒等措施得力,疫情很快被控制。?

3 分析与讨论

?

3.1 目前省内的猪瘟流行形式已转变为地区性散发,在临床上表现有“典型性猪瘟”、“非典型性猪瘟”、“繁殖障碍性猪瘟”、“断奶仔猪的猪瘟”,这次的“哺乳仔猪的猪瘟”以往没有见到过。

?

3.2 这次疫情的发生,可能与疫苗的保护效价不高有关,因初产母猪血凝抗体保护率仅为57.14%,哺乳猪为45.0%,现用的猪瘟苗似乎对初产母猪的免疫期较短,免疫期不足5个月,使所产仔猪不能获得完全的保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母猪 免疫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