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制措施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章红兵 麻延峰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7)

进入冬季,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季节又到了。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将该病的发生情况及防制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各种年龄的猪消化道感染、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其危害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母源抗体状况和流行的强度有关,一般10日龄内仔猪有高度死亡率,5周龄以上的病猪很少死亡。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毒的康复后带毒猪。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黏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并可随粪便排毒达8周之久。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吃入被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传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密闭猪舍,湿度大,猪只集中的猪场更易传播。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即11月至4月之间。一旦发生,在猪群里迅速传播,数日内可使猪群大部分猪受感染。在老疫区常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流行性发生,常限于发生在6日龄到断奶后2周的仔猪,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新疫区的低。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往往在吃奶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白色,后期略带灰褐色并含有凝乳块。部分病猪体温先短期升高,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严重口渴,迅速脱水,很快消瘦,最终因衰竭而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致死率降低,病愈仔猪生长发育较缓慢,往往成为僵猪。
架子猪、肥猪和成年猪发病率高,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发生一至数日的减食,无力,体重迅速减轻,有时出现呕吐, 体温升高,严重腹泻,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3-7日恢复,极少发生死亡。
妊娠母猪和成年公、母猪感染后常不发病,少数发病的仅表现轻度水样腹泻或一时性软便。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仔猪胃肠膨胀,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有时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肠系膜淋巴管内见不到乳糜。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或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显著缩短。组织学检查,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肾常有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并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有的并发肺炎。
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和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发生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病猪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10日龄以内仔猪有高度致死率,而大猪能迅速的恢复。必要时可检查空肠绒毛萎缩的情况,如果呈弥漫性无边际性的萎缩,可诊断为本病。确诊用血清学方法。比较常用而准确的血清学方法是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本病应与猪的流行性腹泻、猪的轮状病毒腹泻、猪大肠杆菌病和猪痢疾等相区别。
综合防制 对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保健和免疫预防措施。
1、晚秋至早春寒冷季节,不要引进带毒猪。所有来自其它新购进的猪必须对TGE进行隔离检查。
2、注意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注意防寒保暖,但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此病的发生。
3、停食或减食,及时补液。在患病期间大量补给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清洁饮水,可使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减少仔猪死亡。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注或腹腔注射5~10%GNS+庆大霉素+5%NaHCO3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克,氯化钠9.26克,甘氨酸6.6克,柠檬酸0.52克,柠檬酸钾0.13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升水中)。也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灌服。
4、使用抗菌素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抗菌药物虽不能直接治疗本病,但能有效地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性感染。临诊上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肺炎以及球虫病等,这些疾病能加重本病的病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常用的肠道抗菌药有痢特灵、链霉素、痢菌净、硫酸庆大霉毒、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也可用醋蒜合剂(大蒜2千克捣成蒜泥,加入4千克醋浸泡2-3天,取汁灌服,每次2-3毫升,每天2次,连喂3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免疫 病毒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