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养猪留心这些常见病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猪瘟
预防猪瘟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即在加强预防接种的同时,加强群体监测,检查淘汰猪瘟带毒母猪,搞好饲养管理,加强检查和防疫,切实做好猪场的防疫、消毒,做好对病死猪的处理等工作。
(一)平时的预防措施
加强免疫监测。由于各个场的具体情况不同,其猪群抗体水平往往差异很大,若仍延用过去传统的免疫预防模式,势必造成猪瘟免疫耐受或免疫空白,为此对哺乳或断奶前后的猪群必须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制定出良好的免疫程序,才能确保群体的总保护率。目前检测猪瘟抗体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法等。我们应用(ELISA)进行,并从控制母猪繁殖障碍的高要求为前提来确定。
公、母猪每年监测抗体二次,注苗后20天~30天为抽血检查抗体时间,要求抗体合格率达97%以上,否则应重注疫苗和再次检测抗体,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我们实行的猪瘟免疫程序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下,小猪在25日龄左右免疫接种一次,免疫剂量为3头~4头份;6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剂量为4头份。猪瘟流行严重的猪场,可采取超前免疫的办法,即在仔猪刚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接种猪瘟疫苗2头份,注苗后1小时~2小时再自由哺乳;首免后7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剂量为4头份。母猪每季度接种一次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剂量为4头~5头份。后备母猪要用4~5头份猪瘟疫苗加强免疫后并经测定猪瘟抗体(HC—Ab)合格后才允许配种;公猪每季度接种一次,每次为4头~5头份。
消除亚临床感染。目前使用的猪瘟疫苗毒价偏低,为了彻底控制猪瘟,必须加大免疫剂量。
检查淘汰猪瘟带毒母猪。具体措施是检查母猪所产的仔猪在哺乳期是否发生猪瘟为依据。凡是在哺乳期间的仔猪怀疑有猪瘟发生时,解剖可疑猪采取扁桃体和肾脏作猪瘟直接荧光抗体检查,阳性者可确诊为猪瘟,并认定该母猪属有传播性的猪,应坚决淘汰。
加强饲养管理。保障猪舍的通风,防止圈舍湿度过大,特别是冬季,加强保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另外对泌乳母猪要给予足够的营养,保证哺乳仔猪吃到良好的初乳,使仔猪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
鼓励自繁自养。防止从外地购猪。如果引猪,应做好检疫、隔离,禁止把病猪和带毒猪带入本场。
加强圈舍消毒。定期对圈舍、垫草、粪水和用具等彻底消毒,特别是外来人员或车辆禁止入内。
(二)流行时的防治措施
封锁疫点。在封锁地点内停止生猪及其产品的集市买卖和外运,至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处理后三周,经彻底消毒,才可解除封锁。
处理病猪。对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病猪以急宰为宜,急宰病猪的血液、内脏和污物等应就地深埋。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予以隔离。
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剂量可增至6头~8头份。
彻底消毒。病猪圈、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和用具均应彻底消毒。在猪瘟流行期间,对饲养用具应每隔2天~3天消毒一次。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兽医系副教授 姜八一
当前猪瘟发生的特点
我省是我国养猪大省,也是我国猪瘟流行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对猪瘟有了一定的控制,但猪瘟的发生特点又有了新的变化,危害仍十分严重。
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猪瘟的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  
(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以致须依赖于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在出现上述种种迹象的地区和猪群,往往同时表现有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即使是免疫过的猪群,初生乳猪和小猪也常有此病的发生。  
(三)胎盘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早期感染多发生流产、死胎;中期感染则可能产出弱仔,出生后表现震颤、皮肤发绀等症状,多在一周内死亡。随着感染病程延长,仔猪死亡时间拖迟或幸存,即使存活的猪往往形成持续感染,可终身带毒。加之,胚胎期接触猪瘟病毒还可招致先天性免疫耐受。如果留作种猪就会形成胎盘感染→仔猪流行猪瘟→免疫耐受→免疫失败→持续性感染这一恶性循环,表现出母猪繁殖障碍。未免疫的母猪自然感染中等或低毒力病毒株也可引起妊娠胎盘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仔猪。另外,母猪免疫水平低下,感染强毒可引起亚临床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仔猪,导致母猪繁殖障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猪瘟 免疫 母猪 病毒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