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当前一种危害严重的猪病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
编者按: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是近些年在养猪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呼吸道病,它是由一些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以及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因为该病在18--20周龄发病严重,所以又称它为“呼吸道病18周龄墙。
PRDC已成为我国当前猪病的重中之重,几乎在所有的猪场都有发生,而且很难清除,它除了造成直接死亡之外,更为严重的是使猪增重缓慢(5%--25%)、饲料利用率减少(5%--25%)、出栏时间推迟(15--20天),并长期携带多种相关病原体。有些猪场PRDC的发病率可达40%--80%,直接死亡率在20%以上,增重下降或生长停滞的可达70%,有的猪场甚至被迫将该阶段的猪全部淘汰。
一、PRDC的病因及相互关系
(一)传染性病因。PRDC主要有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三种病原引起。
1.病毒性病原。主要有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等。
猪流感病毒是PRDC的原发致病病原,并常混合感染或继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等,并可使猪喘气病急性暴发。
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衣原体等都是PRDC的常见致病因子,猪瘟病毒可导致猪胸腺萎缩,它与伪狂犬病病毒都可侵害猪的呼吸系统并造成严重损害,使当时及以后产生免疫抑制。
猪蓝耳病病毒(PRRSV)是导致发生PRDC的关键病原体,它除破坏呼吸系统之外,还破坏免疫系统,尤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造成损伤,可使猪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高。
2.细菌性病原。主要有猪肺炎霉形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博德氏杆菌、猪衣原体、猪链球菌、猪萎缩性鼻炎、猪霍乱沙门氏菌、棒状杆菌等。
猪肺炎霉形体病又称为猪喘气病或猪气喘病。它的病原是猪肺炎霉形体,也是PRDC发生的主导病原体。该病在我国猪群的感染率极高,严重损害猪呼吸道上皮黏膜系统,破坏机体天然屏障,为许多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门户,常致多种继发感染,如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
猪萎缩性鼻炎可使猪鼻甲骨萎缩以至消失,致使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遭受严重破坏,并可定居下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发生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现在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各不同类型猪群中广泛存在,临床多呈慢性经过或急性群发。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引起黏膜破坏,发生支气管肺炎。并常成为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继发症。该病在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是PRDC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在外观正常猪的扁桃体和呼吸道的某些器官中,常潜在有许多微生物,如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博德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在猪群抗病力下降或发生应激时,这些微生物常成为继发性或机会性病原,使PRDC的病情加重。
3.寄生虫病原。主要有猪蛔虫、猪后圆线虫、弓形虫等。
(二)非传染性病因。(1)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2)尘埃:包括空气中灰尘及饲料粉尘等。(3)温度、湿度和通风质量。(4)饲养密度过高、转群等应激因素,往往在中小型猪场和散养中表现更为严重。
非传染性因素在PRDC发生和危害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们所造成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环境、养殖设施和管理水平。有人在猪发生PRDC之后只寻找什么细菌或什么病毒引起的发病,这实际是一个误区,殊不知非病原体致病因素的危害尤为巨大,如猪舍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高过低、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南方持续的湿热环境,以及北方冬季猪舍用煤炉取暖保温,致使各种有害气体及燃煤粉尘等直接排放在猪舍内;猪舍内飘浮大量的尘埃、饲料粉尘及飞沫颗粒,这些物质除对呼吸道有直接物理性刺激和致病作用外,更可成为病原体的载体,对病原体起到保护和散布作用。
(三)免疫抑制因素。已知有许多可致免疫抑制的病原体,尤以病毒为主,如蓝耳病病毒、Ⅱ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营养不足等也是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
二、临诊表现、剖检变化及诊断
(一)临诊表现。不同猪场可有不同的临床症状,一般在急性发病时可见明显的体温升高和呼吸道症状,但大多呼吸道症状不严重,只表现轻度气喘少量咳嗽和低热,在耳、吻端及四肢下端、眼睑等处皮肤有不同程度发绀。有些部位皮肤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眼结膜水肿、炎症及分泌物增加。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怠倦以至昏睡,失重现象明显。有的只表现食欲略减、精神不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猪,可在短时内突然死亡,通过剖检可发现有极其严重的肺部病变,肺部剖检病变往往与生前无特征性临诊表现极不相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免疫 饲料 猪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