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P-特对猪圆环病毒(PCV-2)及相关疾病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一、P-特的产品特点
   P-特采用独特的组方及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具有两大独特的功能:
   1、 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 由于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化学药物在杀伤病毒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造成很大的损害,而P-特中的中药活性物质可直接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而没有毒副作用,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
(2) P-特中的中药活性物质对多种细菌及其毒素具有抑杀和解毒作用,故对混合/继发感染亦有显著的效果。
   2、 迅速恢复和提高免疫功能
P-特中的中药活性成分可刺激机体迅速产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强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圆环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得以恢复及提高。从而起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效果。大量临床试验表明,该产品预防治疗均有显著作用。

   二、P-特产品的使用方法如下:
   1、预防 P-特为中药制剂,不会降低饲料中益生素的效果,实验证明,P-特能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又能促进乳酸菌、双岐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因此,使用P-特预防,一方面可以抑制圆环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增殖,从而达到杀毒抗病的预防效果,并提高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繁殖母猪的预防:对存在繁殖障碍的母猪群,可于怀孕后期或哺乳期在饲料中添加P-特(1kg/吨),连用一周。既可解决繁殖障碍的问题,又可净化母猪,减少母仔间病毒垂直传播,保证仔猪的健康。
  (2)易感猪群的预防:仔猪断奶转群或保育舍转肉猪舍,以及引猪群在购入后,每吨饲料中加P-特1kg,连用一周,防止因应激引起的发病。
  (3)如全场所有猪只同时、连续用药2周,结合隔离、消毒等其它措施,可对PRRS和PCV-2起到净化的作用,确保猪群健康。
   2、治疗 P-特用于治疗早中期病猪,有效率达87%以上。且治愈后不反弹,是目前预防和治疗PCV-2最为理想的药物,对后期病猪的疗效取决于内在病变的严重程度。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减少死亡。
1)病猪应在隔离的条件下治疗,由于采食量低,拌料给药往往不能达到有效剂量。可按0.15g/kg体重剂量饮水或喂服,连用5-7天。
   (2)因为圆环病毒总是与混合/继发感染有关,可结合抗生素治疗,具体方法参照注意事项。
3)为减少损失建议预防用药,既可防治发病,又能提高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消耗,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三、P-特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 对混合/继发感染症状不明显的病猪及预防用药,单独使用P-特即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对存在混合或继发感染严重病例,可结合抗生素使用。大型猪场已确诊主要继发感染源或已作药敏试验的,可在此基础上选用相应抗生素配合使用。但喹诺酮类药物与本品存在配伍禁忌。
  (3)对于发病急、混合感染严重、死亡率高,又无法确诊的,应选用高效、广谱、无耐药的药物,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齐霉素等配伍。
  (4)专家推荐,下列情况应采用P-特配合相应药物治疗。
  P-特常用量按每kg体重0.15g使用,重病猪可酌情加量。
  a、混合感染支原体:P-特饮水或喂服,配合大康牌强力霉素粉1.5-2.5kg/T拌料。
  b、混合感染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表现高热、气喘、咳嗽、精神沉郁等症状,用P-特饮水或喂服,配合使用大康牌金普康0.5-1kg/T。亦可使用阿奇霉素或替米考星,主要依据混合/继发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性质而定。
  c、混合感染猪弓形体病:P-特饮水或喂服,配合黄胺六甲氧嘧啶注射液注射或原粉800-1000g/吨饲料拌料,配合等量小苏打同用。
  d、混合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P-特饮水或喂服,配伍914A注射液0.2ml/kg肌注或土霉素粉拌料。
  e、混合感染猪瘟的病例尚无理想治疗方案,建议做好免疫工作。
  f 、对以消瘦、生长不良等为主要症状以及预防性用药无需配伍抗生素,单独使用即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g、由于一般断奶仔猪限制饲喂,此时应按体重计算用药量,否则会因剂量不足影响效果 。
  由于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许多猪场在潜伏期或易感年龄免疫猪瘟等疫苗,不仅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而且诱发更严重的发病。因此,应加强母猪猪瘟、细小病毒及蓝耳病等的免疫。而仔猪在易感年龄应尽量减少免疫接种次数,对猪瘟、W病疫苗的接种应在使用P-特或增免康一周,进行净化,机体免疫力恢复后进行,可有效提高免疫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饲料 母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