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弓形虫病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inswine)
本病的病原体为龚地弓形虫。是1908年在北非由Nicolle和Manceaux首次从箭猪体内分离出来的。但直到'Wolf等(1939)报道人体感染病例之后,才逐渐引起重视。现在许多种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的自然感染病例都有报道,其发生和分布几乎遍及全球。是属于人兽共患的一种原虫病。在家畜中主要是羊、猪呈急性、慢性或不显性感染,可直接造成损失,并通过食肉等成为威胁于人的感染源。最近已经明确,猫是该原虫的终宿主,在其肠管内进行有性繁殖,形成抵抗力强的卵囊,然后排出体外,污染土壤等。这些卵囊,成为人和各种动物的最重要的感染源。
(1)诊断要点: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 急性感染时出现的虫体叫滋养体,为一端稍钝的月芽形或香蕉状,大小为2-4X4-8微米,中央有圆形核,寄生于细胞内,以出芽方式反复进行二分裂,终于使细胞崩解,再侵入其他细胞内。如转为慢性感染时,细胞内虫体增殖很缓慢,形成以被膜覆盖的组织囊。囊的大小为30-150微米,略呈球形,在内部含有数十至千个慢殖体。慢殖体比滋养体稍小而细,主要寄生在肌肉、脑、眼球视网膜内等。仅在猫类感染时,于肠管粘膜上皮细胞内营类似球虫的生活史。也就是反复数次进行裂体增殖后,形成有性生殖结合体细胞即配子体。配子体结合后形成卵囊而排出体外。卵囊为直径10~12微米的圆形体,成熟时分化为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又含有4个孢子体,形态很象双芽等孢球虫。(流行特点) 卵囊的抵抗力最强,长期存在于自然界,通过被其污染的手指、食品和饲料,经口感染。另外,呈慢性以至不显性感染,并保有组织囊的猪、羊及其他食肉,由于加热不充分而被食用,可感染人,食肉动物可因捕食这些动物和鸟类而被感
染。此外,在人、羊、猪、狗等,有经胎盘先天性感染的报道。屠宰场工作人员、兽医、肉食贩卖者等,比一般人的阳性率高,由此来看,应首先考虑家畜是感染源。
(症状) 急性感染时,动物种类不同,其症状没有显著差异。猪病可出现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汁、眼结膜充血、有眼眵、体表发红、趾端和耳端发紫、腹泻等,并逐渐消瘦。也能看到癫痫样发作、呕吐、全身不适、震颤、麻痹、不能起立等神经症状。如将已感染的小鼠作饵料给猪经口投给,经4-5日潜伏期即发病。经过1周左右死亡,或者急性症状消失。成猪虽然也可感
染,但多数无症状。妊娠时,由于子宫内感染而死产,或娩出先天性感染的胎儿,于短期内死亡或失明或后躯运动失调等。

(剖检) 急性死亡病例,主要可看到肺水肿、点状出血、灶状坏死、肺炎;肝、脾肿大、点状出血、多发性坏死灶;腹水增量、腹膜炎;肾的浑浊肿胀、点状出血;其他如淋巴结,特别是肺门、胃门、肝门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等。
(正病原检查) 急性病例,将脏器组织的涂抹标本用姬姆萨液染色,根据特征形态可能作出诊断。慢性感染的动物,将脑及膈肌等的压片标本进行镜检,检出组织囊或给小鼠腹腔接种,以分离、鉴定原虫。
(2)防治措施:最重要的感染源是不显性或慢性感染动物肌肉中的组织囊和从猫肠道排出的卵囊。前者随着加热(66℃以上)及冷冻(一14℃,1小时以上)而死亡,但在市场出售的猪肉中,据许多报道,有相当高的寄生率,所以要注意;被卵囊污染的土壤,是危险的传染源,被其污染的手的水洗和消毒,以及卵囊对食品和饲料的污染均应引起重视;为了使猪舍和牧场等不被卵囊污染,场内禁止养猫,并应灭蝇、灭鼠,为了防止从母猪的胎盘感染,最好用血清学反应检疫,对感染母猪进行治疗和淘汰。治疗用药剂有多种磺胺类药物有效,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我们曾在出现弓形体病的两个大型猪场,投与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嘧啶,日剂量是100毫克/公斤,分二次服,间隔12小时,投药后3天,猪群中症状消失。两种药物如混入饲料中给与其浓度为0.4%一0.5%,连服4-5日也可达到症状消失。
目前尚无弓形体疫苗,故应着重预防兼顾及时治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坏死 母猪 磺胺嘧啶
上一篇 : 猪肺丝虫病
下一篇 :猪蛔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