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场目前常见传染病简介




(3)1个月龄仔猪最易感染,常见腹泻、呼吸困难,有些见眼脸水肿及眼结膜炎症.耐过猪消瘦、生长缓慢。

(4)育肥猪表现厌食和轻度呼吸困难、咳嗽。

6、病变特点:

(1)肺有出血斑或边缘有肝变病状。

(2)胸、腹腔积液。

(3)股沟、下颌、肺门淋巴结出血。

7、致病特点:

(1)妊娠晚期(90天以后)的胎盘组织更适于PRRSV的增殖,从而易导致发生晚期流产、早产、死胎及弱仔。

(2)PRRS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均可引起仔猪的先天性感染,并可传染给同

窝仔猪 ,只是疫苗毒造成的传染可能性相对较小。

(3)该病毒易与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布氏杆菌病、

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发生混合感染。

8、致病机理:

(1)PRRSV在肺泡巨噬细胞(PAM)与单核细胞中增殖---使它们遭到破坏----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易发生继发感染。

(2)感染的单核细胞和PAM可把病毒扩散到各个组织器官,还可通过初乳传给哺乳的仔猪及通过精液传给母猪。

(三)诊断 :

由于易发生混合感染 ,故很难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所见作出诊断,而血清学诊断应是较好的方法。

(四)防治 :

1、及时对合并感染的病症进行治疗。

2、避免引入带毒种猪.即引入种猪应进行隔离饲养,经检疫无此病者才可混群饲养。

3、疫苗接种母猪建议用灭活苗,仔猪可用弱毒疫苗。

三、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本病于1950年由Spliter首次发现,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一)原学特点 :

1、附红细胞体在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中被列为立克次氏体

目、无形体科、血虫体属 .

2、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多依附在红细胞表面,少数游离于血浆中,并可见其于血浆中进退、曲伸,多方面扭转做自由运动,而一旦附红细胞即再看不到其运动。

(二)流行病学特点:

1、易感染动物:

人、猪、牛、羊、犬、猫等均可感染 ,而在不同宿主中存在不同的虫体(如猪附红细胞体,羊附红细胞体等).人也可感染附红细胞体病。

2、传播途径:

(1)主要由吸血昆虫(蚊、跳蚤、虱、疥螨、虻、蠓等)传播。

(2)可通过垂直传播.

(3)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也可传播。

3、传播特点:

(1)哺乳仔猪、母猪、育成猪均可感染.

(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气温20℃以下,湿度70%左右的炎热时节。

(3)相殴斗、过度拥挤、圈舍环境差、营养不良、感染其他猪病时均可诱发急性附红细胞体病。

4、临床症状:

(1)体温40-42℃,呈稽留热.

(2)粪便干结,有时便秘、下痢交替。

(3)怕冷、起堆、气喘、呼吸困难。

(4)可视粘膜初充血,后苍白,另可见黄疸、尿黄。

(5)全身皮肤发红,指压褪色;后变紫色,指压不褪,最后变为青紫色。

(6)耳发绀,变干,边缘向上卷起。

(7)血液稀薄,采血后流血不止;后期血液粘稠,呈紫褐色。

(8)个别猪咳嗽,时见前肢水肿现象。

(9)母猪可见乳房和外阴水肿、流产、长期不发情、空杯、产死胎等。

(10)病猪最后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全身循环系统失调,衰竭死亡。

5、混合感染:

常见会与弓形体、疥螨病、付伤病、大肠杆菌、链球菌、温和性猪瘟等病并发 。

(三)诊断:

1、可根据如下临床症状特点:

(1)体温40-42℃,呈稽留热。

(2)耳、鼻镜、腹下、四肢皮肤先见红斑,后变紫色、青蓝色。

(3)粪便干结,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4)黄疸、贫血。

(5)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2、病猪血液涂片发现病原体即可确诊。

3、血清学学检验.

(四)防治措施:

1、预防:可在饲料中拌入预防药物。

2、治疗:

(1)可使用914A、贝尼尔(血虫净) 、得咪酰等进行治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传播 母猪 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