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的繁殖性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是反映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应的重要指标。猪的繁殖性状由一系列主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控制,而产仔数是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性状。作者综述了猪产仔数的遗传改良及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猪:产仔数性状;标记辅助选择;基因
猪产仔性能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效率,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极低,几十年来,西方猪种在此性状上的改进效果极小,产仔数的遗传力虽低,但可利用的变异程度很大。据报道,产仔数的表型标准差为2.85,遗传标准差为0.90。我国猪种的高繁殖性能已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梅山猪多产基因导入欧洲和美国猪种中产生了明显的商业价值。
1产仔数的直接选择
1.1 多世代选择 一般在较小的闭锁群中进行,按母猪第1胎成绩留种,连续选择10代左右。但从选择效果上看,基本无效。许多选择结果表明,在猪产仔数上每年实现的选择反应占平均产仔数的0.06%,就是说约需167年的选择方可使猪的窝产仔数增加1头。
1.2高繁殖力选择 高繁殖力选择法提高窝产仔数,即将选择扩展到大群体而不局限于闭锁群,以便用很高的选择强度来部分弥补产仔数遗传力的缺陷;另外,利用母猪的多股成绩,以适当提高选择的准确性,使母体效应减少到最低。直到使后代群体含有7/8或更高超多产母猪的血液;最后,让经改良过的与原来越多产母猪或加上其女儿交配,构成1个与高繁殖力母猪品质相似的高繁殖力系,以期提高窝产仔数。但由于家系信息不完整,世代间隔延长,在实践中难以长期维持这样高的遗传进展。
1.3 家系指数选择 利用双亲各家属的信息,对公母猪和其生产性状、繁殖性状采用不同的选择指数进行选择,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Kerr等(1995)报道在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养条件下,选择瘦肉组织生长率不会影响窝产仔数,但是在自由采食条件下对瘦肉组织饲料转化率的选择造成了初生窝仔数的显著下降。这一结果表明,窝产仔性状与日采食量间存在负的遗传相关。
1.4 后裔测定 在核心群中通过后商测定改良猪的窝产仔数。这要求在核心群利用其所生公猪大范围内进行人工授精,按众多女儿的产仔记录做后裔测定,选择出高产母猪建立核心群,然后实行闭锁繁育。Cassdy等(2001)在5个世代之后测得反应约为 2.8个卵,怀孕 50 d时胎儿数反应约为1.0,窝产仔数反应为0.95头,这些反应持续39个世代,到目前约为7个卵,2.9个胎儿,窝产仔数1.7头。
2 产仔数的间接选择
2.1 排卵数、胚胎存活率、子宫容量 猪的排卵数遗传力很高,但其出生前存活率遗传力很低。排卵数、胚胎存活率、子宫容量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产仔数。胚胎存活和发育取决于有效的受精。而仅对其中一项进行选择,难以提高产仔数,如增加排卵数至生理范围以上,可增加胚胎死亡率由于子宫容量限制,增加胚胎存活率也难以提高产仔数。而对产仔数本身进行选择,可进一步提高产仔数。提出根据排卵率,胚胎存活率或子宫容量制定选择指数比直接选择产仔数预计可获得较大选择反应。Johnson等(1999)报道,连续11代根据提高排卵率和胚胎存活率指数进行选择,接下来3个世代选择产仔数。经过14代的综合选择,与对照组(随机选择)相比,初生时总产仔数和活仔数分别提高3头和1.4头。
2.2 繁殖激素水平 研究结果证明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卵直接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如 LH、FSH等所制约,焦淑贤等(1992)的研究结果表明,枫径猪发情周期LH、FSH的含量显著高于长白猪,预示LH、FSH含量很可能是枫径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胎盘效率 美国依阿华州大学研究提出可将胎盘效率作为产仔数性状的一个组分性状,胎盘效率可用初生重与胎盘重的比值来表示。Vonnahme等(2001)对胎盘效率进行了选择,发现单位面积上的血管数在妊娠 50 d时显著而迅速地提高,血管上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上升。Vallet等(2001)企图通过选择子宫容积以期达到提高胎盘效率的目的,但效果不显著。
2.4 BLUP法 即最佳线性无偏估计,主要用来对猪的生长速度和背膘厚进行遗传评定。BLUP法(尤其是BLUP动物模型)用于遗传力低的限性性状更有效。由于动物模型能最好地利用所有亲属的资料,用之选择如产仔数这样低遗传力的限性状效率高。目前,在加拿大、丹麦和荷兰等国家建立了用于选择产仔数的动物模型,并成为猪繁殖性状育种值估计的常规方法。仅利用表型信息进行BLUP育种植选择,在短期内利用近可能获得的信息,可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对于长期选择而言,由于对QTLS施加选择会造成微效基因的丢失,造成遗传资源不可恢复地损失。Cotswold公司正在用标记和BLUP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地继续开发其室内评估程序(John Webb,2000)。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6-01-11/13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