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6.4 兽药使用
  6.4.1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6.4.2 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的使用要符合NY 5030的要求。
  6.4.3 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无公害生猪上市。
  6.4.4 发生疾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7 卫生消毒
  7.1 消毒剂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
  7.2 消毒方法
7.2.1 喷雾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猪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猪消毒、猪场道路和周围、进入场区的车辆。
  7.2.2 浸液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7.2.3 熏蒸消毒
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42mL、高锰酸钾21g,21℃以上温度、70%以上相对湿度,封闭熏蒸24h。甲醛熏蒸猪舍应在进猪前进行。
  7.2.4 紫外线消毒
在猪场人口、更衣室,用紫外线灯照射,可以起到杀菌效果。
  7.2.5 喷撒消毒
在猪舍周围、人口、产床和培育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可以杀死大量细菌或病毒。
  7.2.6 火焰消毒
用酒精、汽油、柴油、液化气喷灯,在猪栏、猪床猪只经常接触的地方,用火焰依次瞬间喷射,对产房、培育舍使用效果更好。

  7.3 消毒制度
  7.3.1 环境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撤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在大门口、猪舍人口设消毒池,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7.3.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7.3.3 猪舍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7.3.4 用具消毒
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o.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7.3.5 带猪消毒
-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

  8 饲养管理
  8.1 人员
  8.1.1 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8.1.2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8.2 饲喂
  8.2.1 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腐败。
  8.2.2 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时,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饲养,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躺卧空间。
  8.2.3 每天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8.3 灭鼠、驱虫
  8.3.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
  8.3.2 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控制程序符合NY 5031的要求。

  9 运输
  9.1 商品猪上市前,应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根据GB 16549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9.2 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9.3 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10 病、死猪处理
  10.1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 16548进行处理。
  10.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10.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11 废弃物处理
  11.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11.2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饲料 免疫 检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