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绿色食品肉猪疫病防治细则


有效状况: 已实施
———————————————————————————————————————————— 疫病控制是绿色食品肉猪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猪场的疫病控制工作,应从抓好猪舍的环境控制、日常饲养管理、隔离饲养、免疫接种、卫生消毒、疫情监测等方面做起,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
1、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
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它因素制定的本场免疫程序必须执行。实行规范化作业,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根据周围疫病发生情况,适当加大剂量和增加免疫密度,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的选择、运输、保存、使用等应按说明进行,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猪体,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加强对猪群疫病的监测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立兽医检验室,以死猪剖检、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诊断,了解猪群的健康水平、猪场的防疫、用药效果和管理水平。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母猪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安全防疫。
2、卫生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停留在猪体表存活的病原体的好办法。猪场应定期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特别是卫生死角)、猪全身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消毒前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使消毒更彻底、更有效。生产区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加大消毒药液浓度。消毒方法视不同物品可用紫外光照射、药物熏蒸、浸泡、喷洒和火焰消毒等。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生石灰、过氧乙酸、百毒杀等,但必须有计划定期交替使用,以减少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几项:
(1)、生产操作中的消毒:配种员、分娩舍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母猪生殖道感染以及乳房炎的发生,因此工作时应用消毒药消毒手臂,对操作的部位也要消毒后再实施工作。仔猪出生后断尾、剪牙、去势、打耳号、注射补铁针和做系列小手术时都要使用消毒过的器械,并注意消毒好伤口。各类猪转群前后栏舍要消毒,它的作用却比服用抗生素更合算。先进行卫生清洁,再用水枪高压冲洗,不但可以杀死微生物,而且对于球虫卵囊有效果。待干燥后用消毒药再喷洒消毒,对发生过大面积流行病的猪舍应反复消毒,至少空置两周后再进猪。
(2)、器械、工具的消毒:防疫、治疗用的器械应每天消毒一次。防疫、手术用的器械应分开使用,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
(3)、尸体、粪便的处理:病死猪只解剖后要做无害化处理,场地要清洗消毒,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要与饲养人员用的混穿。粪便不要在场内堆放,应集中放在场外固定区域堆积发酵。
3、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工作
(1)、坚持每天对全场猪群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猪群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2)、定期对种猪、保育期仔猪和生长猪进行体内外驱虫工作。药物驱虫是保健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母猪进入分娩舍前12周在怀孕舍进行驱虫,防止把寄生虫卵带入分娩舍感染仔猪;仔猪首次进行驱虫以后每月驱虫一次;成年公、母猪及后备猪至少每季度驱虫一次,或根据粪便及刮耳检查疥螨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驱虫。
(3)、坚持定期进行各种类型的药敏试验,筛选出当期最佳防治药物。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减少发生细菌性疫病的机会。仔猪断奶后腹泻及生长育成猪呼吸道疾病是猪场多发病,通过选择敏感药物投放于饲料或饮水中进行预防,比治疗更有意义。
(4)、定期采血检疫,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基本情况,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每年应在猪群中(特别是后备猪、育成猪、断奶母猪)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登录、分析工作。
(5)、做好不同阶段病死猪的剖检工作,随时掌握本场疫病的动态。
(6)、坚持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和对饲料进行微生物学和毒物学检查,看其是否含有沙门氏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7)、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的可能传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疫病 免疫 处理 消毒剂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