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暖棚养猪常见病的防治(三)


(八)猪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的水样腹泻和高病死率(通常100%)为特征。虽然不同年龄的猪对该病毒均易感染,但5周龄以上者病死率很低。

  当病毒侵入猪场后,常常很快感染所有年龄的猪,尤其是冬天。大多数猪发生不同程度的厌食、呕吐和腹泻。哺乳仔猪最为严重,随年龄增长,病死率逐渐下降。哺乳母猪常表现厌食和无乳。猪只即使自然获得免疫力及被动免疫已经有一定的抗体水平,但由于强毒攻击,仍可发病。

  1.临床症状潜伏期短,一般为18小时至3天。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含有凝乳块。仔猪随着腹泻体温下降,迅速脱水和消瘦,病程短,2~7天死亡。个别仔猪痊愈后发育停滞,生长受阻。成年猪仅出现食欲不振或轻微的腹泻。

  2.防治①采取对症治疗以减轻脱水、酸中毒和防止并发感染,加强护理,提供良好的环境。②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千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注射2毫升;初生仔猪0.5毫升,体重10~50千克猪注射1毫升;50千克以上猪注射2毫升,免疫期半年。③如果发生了传染性胃肠炎,首先要确认发病群。如果是生长猪群,要严格进行隔离管理,做好其他猪舍的消毒和保温措施,尤其是产仔舍和母猪舍的管理一定要加强。如果是空怀和妊娠母猪群,采用投喂病料(已感染猪的肠组织)方法,使母猪尽快感染,康复后并产生抗体,控制本病进入产房。如果在产房发生,仔猪和母猪均有发生,此为最严重疫情。采取措施为:2周后产仔母猪接触病料,以便于产生自然免疫力;2周以内产仔母猪,要提供好的环境条件和设施,加强管理,注意保温,提供无贼风、干燥环境,提供充足饮水和营养液。④生长猪、后备公母猪、种公母猪均无需治疗。⑤对发病仔猪可提供32℃、无贼风、干燥温暖环境;提供干净饮水,提供电解质,如糖盐水等;减少饥饿,防止脱水,预防酸中毒;仔猪腹腔补液和链霉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九)仔猪副伤寒
  
  本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及肺炎。

  1.临床症状

  (l)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体温升高(41℃~42℃),食欲减退、寒战、呕吐,常堆叠一起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有时出血,病后期腹部、耳及四肢皮肤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斑点。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一般经2~6天死亡。

  (2)慢性型(结肠炎型)此型常见,与肠型猪瘟相似,病猪扎堆、寒战,眼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恶臭,混有血液。病猪消瘦、常呈现收腹上吊,弓背,尖叫,似有腹痛症状。腹部皮肤上出现痂样湿疹。有些病猪咳嗽,体温升高。病程2~3周或更长,未死的以后发育不良或复发。
  
  2.防治①初乳对肠道细菌感染有显著的保护力,充足的初乳,合理及早补料,促进消化器官发育有利于预防本病发生。②对本病常发地区或猪场,进行免疫注射或以口服菌苗方法预防。③发病后,将病猪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猪舍彻底消毒。耐过的猪应隔离育肥或予以淘汰。病死的猪禁止食用,严防中毒。对未发病的猪,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或磺胺二甲嘧啶100克,混匀饲喂,有预防作用。治疗药物可选用敌菌净,每千克体重1片,口服;喹乙醇,每千克体重1片,口服。
  
  (十)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腹泻病,主要发生在猪的生长发育期间,多由被病原污染的饲料或污水引起,病猪表现为血样痢疾。

  1.临床症状大多数猪最初出现黄色到灰色的软便。体温升高(40℃以上),感染后几个小时到几天,粪便中出现大量粘液,并带有血块,随着腹泻进一步发展,可见到鲜血和白色粘液纤维素性渗出碎片。病猪弓背、腹痛,长期腹泻造成脱水,逐渐消瘦、虚弱,运动失调和衰竭。
  
  2.治疗特效药是痢菌净、杆菌肽、庆大霉素等。
  
  (十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免疫 脱水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