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弓形体病的分析与治疗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原虫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有时感染率很高。猪弓形虫病最早的报道是在美国俄亥俄州(1952年),继之在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见也相继有发生本病的报道。猪爆发弓形虫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因此,目前猪弓形虫病在世界各地以成为重要的猪病之一而受到重视。我国于1977年在上海发生的“猪无名高热”,最后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病原特性】

弓形虫病的病原为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的袭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弓形虫为双宿主生活周期的寄生性原虫,猫是其终末宿主,虫体寄生在猫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牧草、饮水和饲料,被人或猪等40多种动物吃下后而发病。被吞食的卵囊进入中间宿主的肠道后,卵囊中的子孢子逸出,进入中间宿主血液而分布到全身各处,再进到细胞内繁殖,引起人、畜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高、湿度大多见。

弓形虫的全部生活史分为5个期:滋养期(trophozoite),包囊期(cyst),裂值期(schizont),配子体(gamete)和乱囊期(oosyst)。前两期为无性生殖期,出现于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体内;后三期为有性生殖期,只出现终宿主体内。

游离于宿主细胞外的滋养体通常呈弓形或月牙形,寄生于细胞内的滋养体呈梭形。滋养体的一端锐尖,一段钝圆,核位于虫体的中央或略偏于钝圆端(图3-10-1)。滋养体主要发现于急性病例,在腹水中,常可见到正在繁殖的虫体,其形态不一,有柠檬状、圆形、乱圆形,还有正在出芽的不规则形状等;有时在宿主细胞的包浆内许多滋养体聚集在一个囊内(图3-10-2),称此为假囊,囊内含有数个、数十个或数百个速殖体。在满性病例,由于宿主的免疫力增强,大部分滋养体核假囊被消灭,仅在脑、骨骼核眼内存有部分虫体。这些虫体分泌一些物质,形成包囊,其中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虫体(图3-10-3),称此囊内的虫体为慢殖体。包囊能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寄生,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以至终生寄生于宿主体内。

老母猪呈隐性感染,虽本身不显症状,但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产下弱仔;若未发生胎盘感染,产下的健康仔猪吃母乳后,亦会感染发病。5日龄乳猪即可发病。育肥猪及后备种公、母猪多在3~6月龄感染发病,其中以3月龄多发。

【流行特点】

本病自上世纪60年代传入我国,经40多年,其流行特点不断发生变化,由以往的暴发性流行到近年来以隐性感染和散发为主。当然也有局部的小范围流行,但已很少见。①暴发性是突然发生,症状明显而重,传播迅速,病死率高。②急性型是同舍各圈猪相继发病,一次可病10~20头。③零星散发是某圈发病1~2头,过几天另圈又发1~2头,在2~3周内零星散发,可持续一个多月后逐渐平息。④隐性型,即临床不显症状。目前大多数猪场已转入此型。

【临床症状】

据报道,在我国各地发生的弓形虫病,其症状基本相同;而自然和人工感染的症状也基本相同。本病的潜伏期为潜伏期为3~7天,病程多位10~15天。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

(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7)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8)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9)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剖检变化】

(1)仔猪发病后2~3天,生长育肥猪发病5~7天,其体表毛根处有出血性紫红色斑点。

(2)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外观呈淡红色,切面呈酱红色花斑状。

(3)肝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地较硬实,表面散在灰红色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灰白色和灰黄色斑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弓形虫病 母猪 乳猪 坏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