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日本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猪主要表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公猪睾丸肿大,少数猪有神经症状。病毒对热和日光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浓度的来苏儿和石炭酸,均可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1.病原
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呈球型,直径20~30nm,核心含单股RNA,有衣壳。在脂蛋白囊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鸡、鹅、羊等动物红细胞。抗原性稳定,但近年有报告以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15株国内的乙脑病毒时,可将其分为4个抗原组。人和动物感染本病毒后,均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与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墨累河谷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同属一个复合群,均为人蓄共患病毒,但只有本病对家蓄有明显致病性。
猪是日本脑炎病毒(JEV)在自然界最重要的扩增动物。在怀孕母猪中此病很重要,因为感染导致死产和其他繁殖障碍;感染的公猪显示睾丸急性炎症。马被感染后,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病损,类似病损民发现于驴和猴。在其他动物中常呈亚临诊感染。
2.流行病学
此病的地理分布局限于东亚,日本、俄罗斯东部、朝鲜半岛、中国(包括台湾省和香港)、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等诸国均有报道。
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疫病,许多动物和人均可感染本病毒,但多为隐性感染,特别是牛和羊。病畜和病人以及隐性感染的人畜在病毒血症阶段都可成为传染源,其中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蚊虫的叮咬经皮肤传播。蚊不仅是传染媒介,也是病毒的贮存宿主。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主要在夏季至初秋,80%的病例发生在7~9月份。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年龄关系,与性成熟的时期基本符合,多在出生后6个月或更早一些发生。本病有一定的地区性,常在低洼地区呈散在性发生,或呈地方性流行。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较低(20%--30%),病死率也低,死亡常由并发症引起。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后逐年减轻,最后多呈无症状的带毒猪。
3.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天。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病猪精神萎顿,嗜眠喜卧,食欲减少,眼结膜充血潮红,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的粘液。尿呈深黄色。有的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跟跄,关节肿大。有的猪表现兴奋,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
虽然易感幼龄猪偶尔出现症状,但是在成年猪或怀孕猪中临诊病症不是特征。然而感染母猪分娩时,胎猪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是明显的。一窝乳猪中通常都有不同数目的死产和木乃伊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弱猪和外表正常的乳猪。用JEV实验诱发繁殖障碍,导致分娩类似损伤的胎猪,另外尚观察到在某些死产猪中存在皮下水肿和脑积水。实验感染易感怀孕母猪不显示症状,但胎猪在子宫内被感染而形成不正常分娩:不同数目的木乃伊胎、死产、有皮下水胩和脑积水的弱猪。实验表明流产不是子宫内感染的特征。
公猪夏季不育似与JEV感染有关,从患睾丸炎的公猪睾丸中分离到JEV,易感公猪感染后JEV侵入性器官而障碍精子发生。这种公猪的睾丸水肿和充血,副睾硬化,性欲降低,病毒自精液中排出,精子总数活力明显下降,并含无数畸形精子。在大多数公猪中,损伤是暂时的,随后完全康复,但偶尔感染严重的公猪成为永久性不育。
4致病机制
猪通过蚊子叮咬而被感染,感染后产生病毒血症,并持续12h到几天。JEV在猪体内的增殖模式尚未清楚,但自人、猴和小鼠已获得一些资料。在病毒血症发生后,病毒散布到血管众多的组织如肝、脾和肌肉,在那里进一步增殖而强化了病毒血症。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方式是经由脑脊髓液,通过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感染,或血源性途径。在人和小鼠中,JEV感染后选择性地破坏神经元,大多数在脑干、丘脑、基底神经节和皮质下层。
在蚊体内,JEV不破坏细胞,侵入2天内在脂质体的吞噬细胞或血液内增殖。病毒抗原广泛分布于许多器官中,但感染4天总会出现选择性地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再过1~2天,能自唾液腺中发现病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21/1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