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场疾病控制的四项措施


一个猪场不可能控制市场行情,不可能左右猪产品的价格,但可以控制猪场的疾病,降低死亡率和淘汰率,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目前的大部分疾病都是混合感染造成的,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和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发生以后,以前的疾病卷土重来,一些新的、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疾病也时常暴发,因此控制疾病的措施也只能是综合性的。这些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猪舍结构改变和饲养管理改善等四项措施。

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诱导不同年龄阶段的猪产生主动免疫。如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疾病必须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实际上一个猪场可以接种的疫苗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疫苗的种类可以达到17种。当然还有很多疾病没有疫苗可以使用,还有些疾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如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因此不可能依靠疫苗接种预防所有疾病。

有些猪场陷入了误区,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不会再发病了。实际上,最好的疫苗也不可能有100%的保护率。大部分疫苗的保护率只有70%~80%,并不是接种疫苗就能控制这种疾病。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除疫苗的质量外,还需要合理的免疫程序、准确操作等。

病毒性疫苗的抗原性较为简单,免疫接种的效果较好;而细菌性疫苗抗原性复杂,免疫保护率往往较低。况且,大部分细菌有多种血清型,如猪副嗜血杆菌有15种以上的血清型,还有基因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12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产生不完全交叉保护,或根本没有交叉保护,因此细菌性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太理想。

在断奶后,仔猪经历了很多应激反应,如断奶应激、转群应激、换料应激、高密度应激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的应激等,导致了猪的抵抗力下降。若此时接种疫苗,有可能加重采食量的下降,特别是接种油乳剂灭活苗的猪,可能接种一次要影响3天的采食量。接种密度越高,对猪的影响就越大。

2饲料中添加药物

药物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而且更重要的在于预防。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发病过程中,既有病毒的参与,又有细菌的参与,因此一旦发病,治疗的难度相当大。策略性用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在不同的饲养阶段切断疾病的传播环节,如开口料中添加药物可以预防仔猪的腹泻,特别是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病原引起的腹泻。即使是病毒性腹泻,也需要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如果在开口料中添加枝原净150mg/kg、抗敌素150mg/kg等可有效预防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

实际上,猪场主要是通过在4个阶段切断疾病的传播。在后备母猪饲料中添加枝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mg/kg可有效净化后备母猪体内的细菌性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猪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和细胞内劳森菌(回肠炎的病原体)等,确保后备母猪健康繁殖。具体用药时间是在配种前连续应用15天,或配种前每月连续用药7天。

经产母猪在产前、产后各7天连续添加枝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mg/kg可有效净化肺炎支原体,降低PRRSV的感染率,防止细菌性病原体的传播,更能预防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确保奶水的质量,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因母猪问题导致的仔猪腹泻,往往是整窝发病,而且单独治疗仔猪的疗效不确切,需要母子同治),提高断奶窝重。

断奶仔猪经历了很多应激反应,还有不同来源、不同胎次或产房的猪混养,这些猪的免疫水平不同,因而抵抗力有很大差异;此时,大部分疾病的母源抗体降低,各种疾病,特别是肺炎支原体、链球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细胞内劳森菌和结肠螺旋体等最容易在此阶段感染,从而引起育肥猪的肺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因而此阶段特别需要添加药物预防疾病。添加的药物有枝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mg/kg。如果猪场尚有严重的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感染,或者猪场有严重的仔猪断奶衰竭征(PMWS),则建议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再添加阿莫西林300mg/kg。在有些猪场阿莫西林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细菌可能产生了耐药性,因而建议用先锋4号(头孢拉定)100mg/kg,或氟甲砜霉素80mg/kg,或乳酸环丙沙星250mg/kg,保育舍换料后连续添加15天。

保育阶段添加药物,可以避免过多的疫苗接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母猪 传播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