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猪场打疫苗后10天~30天出现经典蓝耳病暴发?
在“高热病”防控实践中,上述现象时有发生,多数养殖户(场)认为是疫苗安全问题,除了引起纠纷外,更重要的是许多养殖场因担心疫苗质量安全,形成了错误的观点或干脆不打疫苗,这其实更危险。
绝大多数的疫苗是安全的,但为什么频繁出现猪场打了疫苗后出现蓝耳病暴发?这可能与猪场中已有PRRSV潜伏感染,在注射灭活疫苗后出现的“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导致暴发有关。所谓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DE)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产生的抗体不但不能提供保护作用,反而有助于病毒的复制,使病毒数量大大增加。有研究证明,PRRSV病毒中加入PRRSV抗体可使病毒在胎儿体内的复制比单独注射病毒显著增强。猪肺泡的巨噬细胞培养物中,加入一定滴度的PRRSV抗体,可使PRRSV产量明显增加,甚至会提高10倍~100倍。因此,如果猪场中过去感染过经典的蓝耳病,由于注射灭活疫苗达到产生中和水平的抗体需要较长时间,为防止PRRSV出现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DE),建议注射疫苗时,可以将经典蓝耳病弱毒苗和高致病灭活苗两者配合使用,先注射弱毒苗1周后,再注射灭活苗,同时添加促免1号0.5%。
蓝耳病的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与登革热病毒非常相似,血清学研究证实,登革病毒表面存在原封不动种不同的抗源决定簇,即群特异性决定簇和型特异性决定簇,群特异性决定簇为黄病毒(包括登革病毒在内)所共有,其产生的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增强作用,称增强性抗体,型特异性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具有较强的中和作用,称中和抗体,能中和同一型登革病毒的再感染,对异型病毒也有一定中和能力。二次感染时,如血清中增强性抗体活性弱,而中和抗体活性强,足以中和入侵病毒,则病毒血症迅速被消除,患者可不发病,反之,体内增强性抗体活性强,后者与病毒结合为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膜上的Fc受体,促进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称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ADE),导致登革出血热发生。有人发现Ⅱ型登革病毒株有多个与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有关的抗源决定簇,而其他型病毒株则无这种增强性抗原决定簇,故Ⅱ型登革病毒比其他型病毒易引起登革出血热。
为什么妊娠后期母猪注射弱毒疫苗后,子猪成活率低,很难饲养?
多数猪场的技术员和管理者反映母猪注射弱毒疫苗后,断奶子猪成活率低,很难饲养。出现上述现象的猪场注射弱毒苗时间多数是在妊娠后期90天~100天,这可能与弱毒对胎儿有一定的易感性有关。Botner等报道,在丹麦,对1000多头PRRS血清学阴性猪使用了弱毒疫苗,可是不久后猪群发生了PRRS,而且从流产胎儿和死胎中分离到了疫苗病毒,发现疫苗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如果胎儿出现隐性感染携带病毒,子猪出生后,吸吮母猪抗体,当母源抗体水平不足时,可能由于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导致子猪发病,成活率降低。因此,一是建议注射疫苗特别是使用弱毒苗时要在配种前7天注射,二是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猪日粮中添加生命1号1%~2%提高初乳的质和量,使之产生足够的初乳保护子猪。
为什么“高热病”临床特点差异很大?
蓝耳病是已被证实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刘书亮等认为,PRRSV主要侵害猪体的肺泡巨噬细胞系统,使感染猪的肺泡巨噬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免疫抑制或免疫损伤,猪就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由于继发感染的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也就不难理解。因此,采取综合保健措施,如日粮中添加大壮素或促免1号对解除免疫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冬天断奶保育子猪“高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
冬天断奶保育子猪“高热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冬天猪舍保暖,门窗关闭,通风不良,特别是集约化和规模化猪场的保育舍,猪群密度高,饲喂高蛋白饲料,采用漏缝地板,多数粪便不能及时清除,氨气等有害气体积聚,呼吸道损害,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防御屏障打开,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二是子猪断奶应激,抗病力下降;三是母源抗体水平下降,亚中和水平母源抗体的存在,由于“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断奶保育子猪一旦感染,发病更严重;四是其他因素如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会加重其病情。因此,防控子猪蓝耳病必须过好断奶关和保育关,控制畜舍氨气等有害气体。同时,及时注射灭活疫苗。解决保育舍氨气具体措施是:可用2%护子康1号喂15天,接着用1%护子康1号+1%护子康2号喂15天;或者应用国家发明专利除氨除臭型产品“护子康三合一”饲喂30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11-07-16/1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