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的支出,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腹泻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员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感染的,而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原因。为进一步加强猪腹泻病的防治,现将生产中常见的猪腹泻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仔猪红痢
1.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1~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
1.2 特征症状及病变 突然排血便或红褐色稀粪,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无病变。
1.3 实验室检验 关键是做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梭菌的毒素。
1.4 防治 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2 仔猪黄痢
2.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特征症状及病变 突然发病,排黄色黏液状稀粪或水样粪便,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大量黄色液体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2.3 实验室检验 采集小肠前段的内容物,做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做肠毒素的测定。
2.4 防治 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选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
3 仔猪白痢
3.1 流行特点 通常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口龄为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3.2 特征症状及病变 排灰白色、浆糊状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3.3 实验室检验 从小肠可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可鉴定。
3.4 防治 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该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应进行临床调研分析,找出该病的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4 猪痢疾
4.1 流行特点 最常见于2~3日龄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猪只,发病率偏高,病死率较低,仔猪和成年猪较少发病。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易复发,各种应激因素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4.2 特征症状及病变 不同程度地腹泻,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成为纤维索性坏死性肠炎。
4.3 实验室检验 采集病料做暗视野直接镜检或染色镜检或分离培养,从形态、运动特性和培养特性上可鉴定出猪痢疾密螺旋体。
4.4 防治 治疗效果不佳,早期治疗有效,主要依靠平时预防。可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如痢菌净、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
5 猪副伤寒
5.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特别是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最易感染,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
5.2 特征症状及病变 急性型表现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耳朵、腹部及四肢皮肤发绀;慢性型最常见,反复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表现黄褐、灰绿或黑褐色,恶臭;有的病例在胸膜部出现湿疹样丘疹。剖检可见急性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主要表现盲肠、结肠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肝、淋巴结、肺中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09-06-29/1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