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疫苗的运输和储存。目前普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不能在常温下保存,必须在低温下保存。猪瘟疫苗在-15℃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0℃~8℃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8℃~25℃有效期仅为10天。因此,应在运输、储存设备完善的单位购买疫苗。严禁反复冻融疫苗,以免造成效价降低或影响真空度。 

  现在国内已有猪瘟淋脾毒耐热保护剂活疫苗,每头份含有600个免体反应单位。耐热保护剂可使该疫苗在2℃~8℃保存2年,37℃保存10天,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的疫苗在37℃放置2小时,其效价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正确使用疫苗。稀释后的疫苗效价下降速度很快,气温在15℃~30℃时,3小时可能失效。因此,预防注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前稀释液应置于4℃~8℃冰箱内预冷,稀释后的疫苗同样放于有冰块的保温箱内,并在1小时~2小时内用完。严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须用棉球擦干。严禁用大号针头注射和打飞针,以免造成疫苗灭活或注射量无保证。 

  免疫注射前应对针头进行蒸汽消毒,注射时应1头猪1个针头,严禁1个针头打到底,造成人为地将处于潜伏期的猪瘟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猪。猪瘟病毒在猪体内具有优势株选择现象,往往是强毒增殖而疫苗毒不增殖,防疫工作变成了带毒传播,引起注射猪瘟疫苗后猪瘟暴发。 

  4.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做过猪瘟免疫的母猪,其新生子猪可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在子猪3日龄~5日龄时,其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为1∶64~1∶128,具有坚强的免疫力;20日龄~25日龄时,抗体中和效价在1∶32以上,保护率为75%,能耐受猪瘟强毒攻击;30日龄,抗体中和效价降到1∶16以下,无保护力;60日龄时,子猪血清中已无母源抗体。因此,子猪应在25日龄~30日龄首免,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60日龄~70日龄二免,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在猪瘟发病较多或受威胁的场户,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子猪超前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2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母猪在产后20天~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5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 

  5.规范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和磺胺类、病毒唑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 

  6.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2003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秋收季节阴雨连绵达60天之久,造成大量玉米不同程度霉变。检验中发现大多数经产母猪猪瘟抗体水平很高,而保育猪和育肥猪总是免疫不合格。玉米霉变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7.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喘气病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照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8.淘汰亚临床感染猪。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 

  根据产子季节,在防疫高峰期后1个月内,随机采取免疫猪血清做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如总保护率在50%以下,显示免疫无效。同时根据抗体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亚临床感染。 

  另外,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猪带毒,即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也可传播给子猪。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子猪产生后无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种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猪场除进行猪瘟抗体的定期检测之外,还要进行种猪的带毒检测,以使种猪群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猪瘟 抗体 母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