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羊技术 > 羊病防治

一起种公羊霉玉米中毒的诊治


1999年3月在新疆某牧场发生了一起新疆细毛羊种公羊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紊乱为特征的病例。此群种公羊有41只,发病5只,死亡1只。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玉米样品的微生物检查,诊断为种公羊霉玉米中毒。

  1、发病经过

  牧场靠近天山边缘,秋季多雨,大批收获的玉米不能及时晾晒,且贮藏房屋狭小不通风,水泥地面潮湿,致使玉米发霉变质,有的可见烟灰色或深绿色细粉末或绒毛样霉菌生长。该场种公羊由于春季缺乏草料,体质瘦弱,每日每头补饲发霉玉米1 kg,10~15天发病,似慢性中毒。霉玉米送有关单位进行真菌分离鉴定,检出率最高的产毒霉菌是黄曲霉和赤霉菌,其毒性代谢产物主要是黄曲霉毒素和赤霉菌毒素。

  2、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厌食、消瘦,精神淡漠或萎顿,被毛松散。体温稍高,后期偏低。粘膜黄染,两眼乏神,有时似昏睡状。步态僵硬、不稳,常离群独处,头低垂,流涎。鼻端有大量粘性分泌物,吸气性呼吸困难,肺泡呼吸音初期增强,后期减弱。腹部容积扩大,触诊瘤胃有波动感,听诊蠕动音低沉或消失,真胃扩张。睾丸萎缩,包皮水肿,排尿困难。血液检查,早期红细胞数量减少,后期可减少30%~45%,凝血时间延长,白细胞总数增多。

  3、病理变化

  剖检结果:鼻腔粘膜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半球形隆起的霉菌样结节,心内外膜及冠状沟有出血点,心肌颗粒变性。肝肿大,脂肪变性,胆囊扩张,镜检见肝结缔组织和小胆管增生,呈坏死性肝硬变特征。肺充血出血,肺、肝、脾、肾、淋巴结等器官偶见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心为淡绿色、烟灰色或黄褐色较干燥的坏死灶,病灶周围常有充血或出血带环绕。皱胃溃疡,胃肠粘膜弥漫性出血,腹腔积水,膀胱积尿,包皮水肿,睾丸萎缩。

  4、治疗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停喂霉变玉米,改喂优质草料。加强护理,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和光线等过强刺激。用5%的糖盐水500~1000mL,硫酸庆大霉素80万U、VC 0.5g、VB1 20mL混合静脉注射。30min(分钟)静脉注射40%乌洛托品溶液30mL,皮下注射10%樟脑磺酸钠20mL。硫酸镁200 g加食盐10~20g,加水2 000mL灌服。以上给药每日1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

  静脉放血200~300mL后,注入25%葡萄糖溶液200~300 mL。必要时可配合灌肠,促进毒物排出。

  用中药防风、甘草各120g,煎汁加绿豆汤500mL、白砂糖240g混匀,1次灌服,每日1剂,连服3天。诸药配伍具有疏泄发散、利尿、解毒功能。

  5、小结和讨论

  根据病史、症状和病理变化及霉菌分离鉴定结果,可诊断为霉玉米中毒。据资料报道,绵羊对霉菌毒素的抵抗力较强,如黄曲霉毒素对绵羊的LD50为每千克体重2.0 mg,是雏鸭的7~10倍。牧场此群种公羊每日每只补饲发霉玉米1kg,饲喂10~15天,仅有5只表现中毒症状,1头死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中毒症状表现较迟。停喂霉玉米后未再发病,说明绵羊对霉玉米中毒有较强的耐受性。

  治疗本病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中西结合补液解毒为主,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避免饲喂发霉玉米或禁止使用发霉变质饲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牧场收获的玉米应充分晾晒,贮藏时可按0.3%的比例加入丙酸钙以防止玉米霉烂变质。

  配制饲料时,严重发霉玉米应全部废弃为宜;轻度发霉玉米可经去毒处理后,与其他精饲料配合使用。去毒方法:可将霉玉米磨碎,按1∶3的比例加入清水浸泡,反复换水至浸泡的水呈无色为止;或用10%生石灰水浸泡24h(小时)再用清水淘洗3次,捞出晾干或炒熟方可饲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霉菌 毒素 绵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