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快疫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腐败梭菌,是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气大杆菌。本菌可产生多种霉素。在动物体内外均能产生芽孢,不形成荚膜。一般要使用强力消毒药如20%漂白粉,3-5%氢氧化钠等才能进行消毒。
流行特点:发病羊多为6-18月龄营养较好的绵羊,山羊较少。多发于春、秋季节,羊采食了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当外界存有不良诱因,如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体内寄生虫等时都可诱发本病。以散发为主,发病率低而病死率高。
症状:a、最急性型。潜伏期尚不明确,病羊突然停止采食和反刍,磨牙、腹痛、呻吟,四肢分开,后躯摇摆,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带泡沫的液体。痉挛倒地,四肢呈游泳状,2-6小时死亡。b、急性型。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卧地不起,腹部膨胀,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呻吟流涎。粪便中带有炎性产物或黏膜,呈黑绿色。体温升高到40℃以上时呼吸困难,不久后死亡。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可见刚死的羊真胃有出血性炎症变化,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的黏膜,常有略低于周围正常黏膜的出血斑块和坏死区。黏膜下组织水肿,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的内外膜和肠道有出血点,胆囊多肿胀。
预防:由于本病的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措施。当牧场发生本病时,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试行对症治疗。当本病发生严重时,转移牧地,可收到减少或停止发病的效果。因此,应将所有未发病羊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避免羊只采食冰冻饲料,早晨出牧不要太早。同时用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在本病常发地区,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
治疗:病羊往往来不及治疗而死亡。对病程稍长的病羊,可治疗。a、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160万单位,每天2次;b、磺胺嘧啶,灌服,按每次每千克体重5-6克,连用3-4次;c、10-20%石灰乳,灌服,每次5-100毫升,连用1-2次;d、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按每次每千克体重0.015-0.02克(以磺胺嘧啶计),每天2次;e、磺胺脒,按每千克体重8-12克,第1天1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y/yangbingfangzhi/2009-06-22/1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