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鸵鸟养殖技术


(1)腿病的类型鸵鸟的腿病与肉鸡的腿病很相似,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腿扭转多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鸵鸟。其特征是胫跖骨向外扭转,有的扭转达90度以上,多发生于左腿,很少有同时两腿发病的。病鸟常用一肢负重,病肢外撇,行走时拖地而行。该病病程发展很快,从出现症状起几小时内就会形成扭转。其发病原因不明,据报告大剂量投服维生素B6可降低发病率。
  
  ②软骨发育不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跗关节的异常为特点。其特征是软骨不透明,软骨形状和大小不规则,未矿化和未血管化的软骨从生长板延伸到干骺端。其症状表现在胫跗关节上,引起跗关节肿大,因此也称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研究表明,高钙低磷饲料能增加本病的发病率。若饲料中含有高剂量的磷,也能发生本病。
  
  ③胫骨短粗症主要指软骨营养不良而引发的腿病。其特征是骨骺生长板发育受阻,长骨短缩,跗关节肿大、扭转、弯曲、扁平,最后致使腓肠肌肌腱脱离骨槽而形成滑腱症。一般认为当饲料中缺乏锰、锌、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胆碱、维生素B6及Bl2时,特别是缺锰时易发本病。
  
  ④佝偻病可见两腿外向(X型)或内向(O型),跗关节肿大,跛行,同时可见龙骨呈S型。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钙、磷、维生素D3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其特征是生长板增厚,矿物质沉着减少,骨化受阻。
  
  ⑤滑腱症据文献介绍滑腱症的出现主要是饲料中缺锰而造成的,可视为缺锰的特异症,因而又称锰缺乏症。但从鸵鸟的临诊实践来看,滑腱症并不是缺锰的特异症状。因为有的鸵鸟场锰的添加量远远超过推荐量,但是滑腱症照样频繁发生。为此,滑腱症不是某种病因的特征性症状。

  (2)发生腿病的原因分析
  
  ①管理不周的机械性因素一是出雏机、育雏室的地面光滑,刚出壳的雏鸟由于腿脚还较软弱,常趴卧地上,当其站立活动时容易出现蹬空的现象,严重的能发生肌腱撕裂而导致腿扭转。二是育雏时使用塑料盆做料盆,塑料盆如果口径大,雏鸟采食时很容易掉进去,当其要逃出料盆时,由于料盆边缘光滑往往要挣扎撕蹬数次才能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肌腱拉伤而发生腿病。
  
  ②营养过剩发育不均衡有的鸵鸟场主盼鸟快长心切,除了喂给足够的蛋白质饲料外,还加喂鸡蛋、面包虫等,把雏鸟喂得又肥又重,但是两条腿的骨骼发育缓慢,因超负荷负重也能引发腿病。
  
  ③饲料配方不当在饲料配方中钙含量过高,磷、钙比例严重失调,超过了推荐量数倍。同时锰、锌的含量也过高。
  
  ④添加剂保管不当添加剂中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有的性质较稳定,有的则很不稳定,常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变性、失效。如泛酸钙在维生素预混剂中,如果温度高,其有效成分破坏就严重,如在5℃的条件下保管24个月损失2%,在20-25℃的条件下损失7%,在35℃的条件下损失70%。有的鸵鸟场是自购自配添加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由于无知和图省事,一次购置的数量过多,而且保管条件不好,夏季贮藏间的温度过高,包装袋封口不严密。在此情况下,虽然按推荐量使用了添加剂,但其效能却难以保证,这是发生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防治对策
  
  ①防止新生雏鸟和幼雏的滑脱伤害一是建议在出雏器塑料筐的底面铺上防滑垫料,如浴巾、擦鞋垫等,以防雏鸟发生滑脱伤害。二是雏鸟转入育雏室后,将两腿绑上绊绳,宽度以不影响活动为准,但不要太长,长了就起不到防滑的作用。2周龄后可解除。三是幼鸵的饲料槽以用铁槽为宜。
  
  ②平衡营养,控制生长要按饲养营养标准投料,使肌肉、骨骼保持均衡发育。防止肌肉增长过快,体高增加过多。雏鸵出壳后,体内的卵黄要经2周的时间才能吸收完毕,因此,在育雏初期不必再喂其他高蛋白饲料。
  
  ③保持饲料中适当的钙磷比例:根据国外资料及有关专家推荐,雏鸟饲料中钙含量达到1.5%,磷含量达到0.75%即可。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为防止饲料中钙的不足,应在饲养场内设置一个装有贝壳粉的料盆,供鸵鸟随时采食以补钙的不足。二是贝壳粉以片状或颗粒状为好,这样的贝壳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贝壳中的碳酸钙与胃中的盐酸能有较长时间的接触,可析出游离钙而易于吸收。如贝壳粉在胃内停留时间短,随饲料进入肠道后很容易排除体外。据研究,饲喂粉状贝壳比喂片状或颗粒状的贝壳要少吸收20%的钙。三是不要用沸石粉代替石粉。有人认为沸石粉是补钙剂,可以代替石粉。实际上石粉含钙量为35%,而沸石含氧化钙仅有5%以下,钙的含量更微不足道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微量元素 剂量 伤害
上一篇 : 鸵鸟食管裂创
下一篇 :黑颈鸵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