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长效磺胺加乙胺嘧啶。前者首次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1克,维持量每千克体重0.07克,后者用量每千克体重0.01克,每日1次内服,连用5天。
(4)蒿甲醚,每千克体重6~15毫克,肌肉注射,连用5天,有很好的效果。
(5)双氢青蒿素片,每兔日10~15毫克,连用5~6天。
(6)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0.1克,日两次,连续3天。
5.预防
(1)猫是弓形体的完全宿主,而兔和其它动物仅是弓形体原虫无性繁殖期的寄生对象,因此要防止猫接近兔舍传播该病,饲养员也要避免和猫接触。
(2)定期消毒,饲料、饲草和饮水严禁被猫的排泄物污染。
(3)对流产胎儿及其它排泄物要进行消毒处理,场地严格消毒,死于该病的病兔要深埋。
近年来,弓形虫病在猪、羊、鸡等家养动物的报道很多,但在家兔方面较少。1994~2004年仅刘德福等(2004)报道了一例。而根据笔者了解情况,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腹泻是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之一,而人们对其全貌缺乏了解,其真实发生情况有待研究。
附红细胞体病
1.病原及感染情况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28年在啮齿类动物血液中发现,1938年在绵羊的红细胞及周围发现多形态的附红细胞体存在,并命名该病。1986年首次描述了人的附红细胞体,现该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并已在人、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中发现。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报道相对较晚,最早于1972年在江苏南部地区报道的“猪红皮病”,后经证实为附红细胞体引起,以后在多种动物中相继报道附红细胞体感染,并且有关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治方面的报道日益增多。随着人和动物附红细胞体临床病例的增多,此病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国际上将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可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附红细胞体的种类很多,现已命名的大约14种。常见的有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绵羊附红细胞体;猪附红细胞体和小附红细胞体,猫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兔附红细胞体,山羊附红细胞体等。其中猪、绵羊的附红细胞体致病力较强。
附红细胞体的易感动物很多,包括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类动物和反刍类动物。动物的种类不同,所感染的病原体也不同,感染率也不尽相同。奶牛的感染率为58.59%,猪的感染率为93.45%,犬为49.5%,兔为83.46%,鸡为93.81%,人为86.33%。
我国于1981年在家兔中发现附红细胞体,但到目前为止,家兔病倒报道仅几篇文章,而据笔者了解,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见我们多数人对此并不十分清楚,应引起高度重视。
2.流行特点
关于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说法不一。但国内外均趋向于认为吸血昆虫可能起传播作用。以蜱为媒介感染牛附红细胞体己有报道。有人报道猪虱是猪附红细胞体传播媒介之一,而有人认为哺乳仔猪发病是子宫内感染造成的。由于腹膜内和静脉注射含附红细胞体的血液,可以发生接触感染。也有人认为,此病可以通过猪胎盘进行垂直感染。许耀臣等(2001)对病猪舍中的蚊子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并且用蚊子对健康猪进行自然接种,复制出了该病。首次用实验证明了蚊虫的传播媒介作用。
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在温暖季节,尤其是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繁殖的夏秋季节感染,表现隐性经过或散在发生,但在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寒冷或其他疾病感染等情况下,可使隐性感染獭兔发病,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流行性(秦建华等,2003)。
2.临床症状
獭兔尤其是幼小獭兔临床表现为一种急性、热性、贫血性疾病。患病獭兔体温升高,39.5~42℃,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结膜苍白,转圈,呆滞,四肢抽搐。个别獭兔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前肢有轻度水肿。乳獭兔不会吃奶。少数病獭兔流清鼻涕,呼吸急促。病程一般3~5天,多的可达一个星期以上。病程长的有黄疸症状,粪便黄染并混有胆汁,严重的出现贫血。血常规检查,獭兔的红、白细胞数及血色素量均偏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色指数均偏高。一般仔獭兔的死亡率高,耐过的仔獭兔发育不良,成为僵兔。怀孕母獭兔患病后,极易发生流产、早产或产出死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tu/4/2009-06-22/3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