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蚯蚓养殖技术

秸秆养蚯蚓环保效益高



  
  刚孵化出的幼蚓每平方米放养40000条为宜,一个月以后可调至20000条,一个半月以后调整到10000条直至采收。蚯蚓群体密度过小,虽每条蚯蚓的增重倍数较大,但种群单位面积的产量低,经济上不合算。
  
  五、采收
  
  1、筛选法。自制两个大小相同的两个筛,两个筛面采用大小不同的筛孔,一个孔眼直径3毫米,一个孔眼直径1毫米,然后用合页折叠起来,上孔大下孔小,将大小蚯蚓、蚓粪、饲养基一起倒入。将筛放在日光或灯光下,使蚯蚓钻过筛孔落到细筛上,小蚯蚓则再通过细筛孔落到下面的容器里,这样剩在筛具上面的是蚓粪和土,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小,适合于室内使用。2、密耙法。此方法最为简捷,用一块木板钉上齿距为1.5厘米~2厘米,长为15厘米的钉齿,装上手柄,铁钉像耙齿一样。用自制手耙轻轻地疏松饲养基,迫使蚯蚓向下层钻,这时可取上层蚓粪,逐层向下刮取,最后剩到床架底部的蚯蚓可集中采收。
  
  六、运输
  
  大批量高密度运输蚯蚓时,可采用低温处理的运输方法。一般可将载体置于冰下,使载体的温度稳定在0℃~10℃之间,其具体方法如下:在硬质泡沫箱中装入膨胀珍珠岩颗粒与10%的膨胀珍珠岩营养载体的混合物,加入0.3%的长效增氧剂。投入蚯蚓,投入量按每立方米载体80万条~100万条。待蚯蚓全部钻入载体中后,在载体表面放置一个“井”字形木架,木架上安放冰块。20厘米厚的冰块用打有针孔的无滴塑料薄膜包裹3层~5层,安放在木架上,一般每立方米载体放入0.3立方米的冰块即可。封好箱口,交付运输。
  
  七、病虫害防治
  
  1、毒气中毒症。病因:载体底层老化直至腐败,且长时间不透气,使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悬浮于基料之间,导致蚯蚓缺氧而涌向表面,继而厌氧性腐败菌、硫化菌等发生作用,使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毒气不断溢出,造成蚯蚓中毒而死。症状:病初蚯蚓大量涌出基料表面,有明显的逃离趋势;继而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孔也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成团死亡。防治方法:平时应注意基料的通风,勤更换基料以及清除蚓粪。一旦出现病症应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
  
  2、萎缩症。病因:基料温度长期低于18℃或高于28℃以上造成代谢抑制;蚓池太小,基料过薄,导致遮光性差,蚯蚓长期受光,影响体内外生化作用紊乱。症状:蚓体细短,色泽深暗,反应迟缓,并有拒食反应。防治方法:加强生态环境和微生态环境的良性平衡的管理,将病蚓分散到正常蚓群中混养,使之恢复正常。此症为管理失控所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3、鼠、蛇、蛙类。在养殖棚舍内堵塞漏洞,加设防护罩盖,棚舍周围撒布生石灰形成一道防线,防止它们侵入。
  
  4、蜈蚣、蝼蛄、黑蛞蝓。利用它们夜间觅食的特性,于晚上9时~10时人工捕捉,或在其活动处撒布高锰酸钾予以杀死。
  
  5、蚂蚁。放养蚯蚓前,可在养殖设施四周撒布3%的氯丹粉或2.5%的七氯粉,每平方米用药25克~45克(勿施药过量,以免误伤蚯蚓)。高温季节及幼蚓饲养床宜少施,撒药后一般可保持有效期15天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载体 饲料 发酵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